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二维码  正文

积极实施《商品二维码》国标构建二维码生态系统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姜宏

自2018年2月1日起,经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带头起草的《商品二维码》(GB/T 33993-2017)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自动识别与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以及大数据等领域的重要标准,对于逐步规范我国开放流通领域二维码的应用,搭建二维码良好生态系统,以及商品的跨国流通标识与信息互连互通,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二维码应用现状
在标准制定初期,市面上已有少部分商品开始印制二维码,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导致二维码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的乱象:
编码标识不统一。编码数据结构由各个厂商或服务商自行定义,需要不同的手机软件进行识读和解析,因此有的产品上出现了多个二维码,消费者扫码无从下手。系统之间的数据也无法共享,企业需要重复录入数据,效率低,成本高。
碎片化问题严重。国内有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商和电商,在拓展二维码信息业务时,发现非本公司的二维码,就进行屏蔽或者不进行跳转,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二维码存在不安全性。恶意网站、钓鱼网站、木马等利用人的肉眼无法区分二维码的空子,被不法分子植入二维码,不明二维码来源的消费者扫码中招,这样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二维码市场的健康发展。
 
《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商品二维码,就是用于标识商品及商品特征属性、商品相关网址等信息的二维码。《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中主要规定了二维码的数据结构、信息服务以及符号印制质量等技术要求。
商品二维码的数据结构
商品二维码的数据结构主要有三种:编码数据结构、国家统一网址数据结构、厂商自定义网址数据结构。
编码数据结构
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数据串组成,每个单元数据串由GS1应用标识符(AI)和GS1应用标识符数据字段组成,其中全球贸易项目单元为必选。
国家统一网址数据结构
由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地址、全球贸易项目代码和标识代码三部分组成。
厂商自定义网址数据结构
厂商自定义网址数据结构由厂商或厂商授权的网络服务地址、必选参数和可选参数三部分依次连接而成,其中全球贸易项目单元为必选项。
二维码码制选择
标准规定商品二维码应采用具有GS1或FNC1模式的国家标准或国际ISO标准的二维码码制。满足要求的主要有汉信码、快速响应矩阵码(简称QR码)和数据矩阵码(Data Matrix码)等。
 
实施国标《商品二维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充分结合了我国实际,综合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统一、兼容的商品二维码的数据结构,解决了目前我国商品二维码应用中编码数据结构不统一的问题;规定了商品二维码的数据结构、信息服务和符号印制质量要求等,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对商品二维码在我国的推广、管理、应用与服务提供了重要指南。
突破了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瓶颈,商品条码的优势更侧重于结算,而承载信息更多、具有纠错技术并能够访问互联网的二维码成为联结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最好选择。消费者可以获取更完善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生产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式的宣传产品和促销活动来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和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标准规定的商品二维码可实现一类一码、一批一码、一物一码,编码结构灵活,行业或企业内部编码能够嵌入到通用的数据结构中,从而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应用以及社会大众对商品二维码线上、线下追溯、营销、防伪等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一码绑定多种服务,从而解决商品二维码面临的碎片化应用问题。
实现了商品的二维码全球唯一标识问题,兼容现有商品条码的全部信息,能够解决商品二维码的国际通用问题,尤其对商品的跨国流通标识与信息互连互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我国逐步规范引导商品、产品二维码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以二维码为接入手段的新型产业形态和二维码移动信息服务行业的产生与完善。
《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的建立为即将上线的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商品二维码》的实施,有助于我国物品标识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健康发展。

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   姜宏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8年第3期总第145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