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二维码  正文

二维码金融网络通行证 便捷与安全的双手互博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作者:东方财富网

    从互联网商业化开始,入口就一直是各大巨头争夺的焦点。微软靠着操作系统的入口孕育了自己的世界首富,谷歌凭借搜索引擎的入口成为后起之秀,之后更是从Facebook开始,硅谷每个有了新创意的年轻人在另辟蹊径发现新的入口后,都可以成为一时之雄,受到一片赞叹声。

  互联网业在开始进入金融行业的时候,敢于向曾经资本主义的中心——金融业叫板的底气,也正在于认为自己掌握了互联网的一系列入口,而银行业在此领域尚且摸不着头脑,或者本来就在枕着社会的巨额存款睡大觉,根本没有热心此事。殊不知,银行业作为互联网商业化后最早引入这一网络的两大行业之一,从银行卡时代就开始为每个用户设定了固定积累银行业界数据的用户名——卡号,而在二维码技术提高后,踏着移动互联网的轻风,这一可以包含更多信息的形式,或可成为银行业金融级别安全的互联网入口。

  此中自有天地

  作为图形数据文件的一种,二维码对于介质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在前智能手机时代,就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印制材料上,容纳了包括文字、图形等形式的内容,并以此对于来自各行各业的票据提供防伪验证。同时,二维码的纠错能力也非常强,据验证,在50%被损坏的情况下,二维码仍可以得到信息的完整读取。同时通过对二维码源程序进行加密以及二维码对于信息天生的隐含性,二维码可以帮助使用者实现对造假者的防御——通过二维码中信息的隐秘,假码将无法被读取。二维码因此有可能成为银行业后卡时代的最佳替代品。

  二维码的读取使用在网络发达的日韩已经应用于方方面面,而在今天我国的信息读取中,二维码也已被公安部门在各种证件的防伪中广泛应用,而在诸如关税、保险(行情专区)和物流等对于信息读取有着巨大需求并且对于时间有着严格限制的行业中也在大量使用这一方式。至于移动互联网中,扫一扫早已成为很多应用的标准配置,微博、微信等等谁也不敢落后,都把扫码功能放在页面的醒目位置。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使用的便捷,在各种商业经验中,人们不断经历的过程就是安全与便捷的相生相克。安全,便捷,像一对矛盾体,仿佛处于一种此消彼长互相影响的生长过程中。以便捷著称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类某宝服务中,关于资金丢失的新闻与传闻不绝于耳,甚至已有用户在某宝服务中存入的数万资金因一时疏忽而尽失的情况发生,令广大消费者对之疑虑重重,不敢轻易涉足其中。

  二维码的使用则可以为电商、支付、社交等等涉及信息验证的行业加以保障,大量信息藏于一图之中,甚至博物馆的展品也可以通过二维码读取进行信息的延伸,包括网站地址的链接,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在此得到整合,这为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带来一定的凝聚力。

  便捷与安全的双手互博

  二维码虽然以其特性带来了特有的安全性而让业者大有可为,但二维码内容的隐秘性不仅给用户带来了私密,同时也存在着对诈骗的隐藏。据媒体报道,很多钓鱼网站都在试图向二维码平台转移。有用户在通过扫描网站二维码进行手机付费之后,出现了资费被盗刷的情况。因此在二维码平台和相关工具没有得到验证情况下,对于消费者资金的安全仍会产生一定威胁,这需要行业的自律,也需要相关监督规则的产生与规范。

  据悉,对于二维码的管理,国家相关标准已经产生,而在应用层面的政策也将得以制定,如果政府级别的管理机构得以确立,对于二维码使用在安全领域的保证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银行当然在此从未落后,在交接款项的业务中,人眼识别和手工登记已经不能满足日理万金的银行业,而二维码技术在款箱和人员上进行标记后进行交接过程中的扫描登记则为业务的展开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尾箱和押运人员的二维码标识与核对,这种银行金库与网点间的基本业务得到了基本保障,安全性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整套的电子信息流程自动化,让冒领、遗漏的情况都得以抑制,也减少了人工录入对于效率提高的牵绊。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和商户之间二维码信息的登记与识别,也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进入互联网商业的机会。

  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银行业中,计算机网络通讯(行情专区)技术得到了不断普及,二维码的应用也早不鲜见。由于对于票据处理速度的需求,支票防伪中就早已使用二维码。

  当然,银行业不会忘记二维码的根据地其实还是在手机客户端上,目前某国有大型银行已经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客户端,在其上提供了二维码转账服务,对转账汇款实现了简化处理,而二维码的使用已经在传统业务上提供了一定保障,而个人信息的丰富为个性化定制也带来了渠道。而信用卡的办理也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实现,这一方面意味着用户对于信用卡办理的一扫便知,也可以进一步实现银行对于用户信息确认的一扫核实。

  同时,也有银行通过二维码为媒介向用户提供理财产品。银行营业的时间与广大用户空闲时间矛盾使得理财产品的营销往往落入中国保险业的窠臼,很多电话和邮件形成对用户的骚扰而染上恶名。而面向用户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渠道任何产品的4A式服务则可以有效恢复理财产品的银行式声誉,让用户可以使用起来得到安心和顺心。

  至于在收付款这一基本金融服务中,二维码的应用更是首当其冲。已有民营股份银行提供了这一相关服务。付款人在此基础上,可以一键生成付款二维码,而在收款时,只要扫码后输入自己姓名和账号,同样可以一举完成。当然,在金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是跨行合作,对于他行账户收款的实现,也是每个提供相关服务的银行需要协调实现的内容。所以说,任何银行的变革都需要整个行业的推进,过少的参与者将使革新难以实现,而过少的参与将使该从业者难以立足。我们身边就有这样在移动支付中,因为使用的银行卡无法参与大部分的网络和移动业务愤而销了号。

  互联网巨头们对于二维码这一入口垂涎已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双子明星微信和微博都在挖掘二维码的识别功能的商用。银行业对于二维码的使用,可以在保障自己金融级安全清誉的同时,加大用户办理业务的便利性,用二维码代替行业已有的用户入口——卡,成为可行性的措施。目前,国外已经推出了无卡取款业务:用户在ATM前开启智能手机的应用,通过手机屏幕输入银行账号密码,并选择金额。二维码在这里被设置在ATM的屏幕上,通过用户手机摄像头的扫描,最终实现取款业务的完成,同时,用户也可以在手机上得到电子版的收据,便利的同时,也实现了环保。

  这项业务的实现,在便利了用户的同时,也避免了恼人的吞卡现象。这种服务全面引进二维码技术,而在我国银行的二维码相关业务中,往往还停留在通过二维码进入网页,至多实现银行业务预约,对于二维码的应用还保持在非常浅的层面上,这与二维码可以包含的丰富信息量是不相称的。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