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二维码  正文

中国的二维码,您用了吗?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来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作者:郑昱

汉信码手机识读软件和PC生成软件成功上线,供广大用户免费下载使用

目前,手机智能终端的发展,为二维码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餐厅、机场、电视、线上视频、网上购物以及社交平台等利用二维码实现了精准营销,为其已有的、潜在的客户群体服务。

然而,随着我国二维码应用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安全方面,一些嵌有虚假信息、欺骗信息或钓鱼网址的二维码被消费者扫到后,会给消费者带来话费丢失、隐私外泄等安全性威胁,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标准方面,目前,已经制定的二维码标准主要是有关二维码生成和识读的基础性标准,相关应用还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特别是二维码网络购物、二维码移动商务、二维码手机名片等标准尚未出台,造成二维码编码不统一,信息不规范,应用混乱。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二维码应用主要以国外开源二维码技术为基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码制技术的支撑,不能满足国内用户对定制化,安全性高的二维码技术的需求。

早在2007年8月2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发布了GB/T 21049 《汉信码》国家标准,汉信码技术正式成为我国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的一员。汉信码的出现是二维码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11年8月,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标准《Han Xin Code》的发布,标志着汉信码技术正式成为国际主流二维码之一。

近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研发的iOS版和Android版手机汉信码识读软件也已经成功上线,供广大用户免费下载使用。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李素彩介绍,基于iOS系统的苹果手机用户,可以登录苹果商店(APP Store),搜索应用“汉信二维码”,在搜索排名第一的就是该软件;或者用苹果设备访问网址https://itunes.apple.com/us/app/han-xin-er-wei-ma/id665768613?mt=8点击下载即可下载安装。

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访问安智市场(http://www.anzhi.com/soft_969237.html)或者安卓市场(http://apk.hiapk.com/html/2013/07/1662908.html?module=256&info=SWzhTwF4)以上两个链接可以直接下载安装;或者在安智、安卓市场搜索“汉信码”,排名第一的就是该软件,用手机访问时,点击下载即可下载安装,用电脑等设备访问时,可以下载到电脑上,用豌豆荚、91助手等手机软件工具帮助安装,也可以用腾讯手机管家一键安装。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副主任王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汉信码手机识读软件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快速的汉信码识读,包括多种信息格式的汉信码(文本、网址、名片等)识读;扫描名片二维码将名片添加到本地通讯录;扫描网址二维码提供上网服务;将扫描结果通过邮箱分享给好友;扫描结果的历史记录保存功能。

王毅告诉记者,手机识读软件有了,手机用户要用这一软件去扫描汉信码,就还需要有个软件生成汉信码,让商家、厂家等广大用户把各自的信息生成一个汉信码。于是,在手机识读软件上线的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自主研发的“汉信码生成工具”V1.0软件也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官网(www.ancc.org.cn)成功上线,用户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右侧图标“汉信码生成工具下载”,即可下载PC端汉信码生成工具包。用户解压缩“汉信码生成工具.zip”后,可看到四个文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双击“汉信码生成工具.exe”,即可打开本软件,完成汉信码的生成、保存、复制、打印等系列功能。其中的“用户手册.pdf”文件详细介绍了汉信码生成工具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

据了解,该软件的基本功能包括:能够生成符合GB/T 21049-2007《汉信码》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Han Xin Code》的汉信码符号;支持多种名片二维码格式、网址格式及任意文本信息格式的高效编码;用户可设置汉信码的纠错等级和符号大小参数;可以生成并保存位图格式及矢量图格式的汉信码图片文件;支持汉信码符号图像的拷贝及打印机打印输出等功能。

汉信码——中国的二维码,一个值得信赖的安全的二维码。遗憾的是目前还鲜为人知,鲜有人用,大家经常看到和扫到的二维码,绝大多数是日本研发的QR码,而作为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信码,免费生成工具与识读软件的发布上线,为汉信码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王毅如是说。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