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二维码  正文

基于湖北企业的商品包装二维码需求调研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朱慧敏 吴永飞 王中福 李辉

商品包装二维码已成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所接纳,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二维码方案种类繁杂,价格不一,企业面临着选择难题。涉及二维码应用方企业的需求、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向30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收回问卷56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得到最终有效问卷53份,其中商品包装上使用二维码的企业31家,未使用的22家。
 
调研内容与结果
使用二维码的原因
已使用二维码的企业中,80%以上普遍认为使用二维码是商品包装印刷的趋势并具较强的实用性,对信息容量大的认同度为71%。企业对二维码的作用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二维码的主要原因
使用二维码的费用
企业应用二维码的费用多在5000元内,其中零成本的占比29%,0-500元以内占比13%,500-1000元占比19%,1000-5000元占比35%,5000元以上占4%。商品二维码、个人微信基本属于零成本应用,应用微信公众号的费用大多集中在500-1000元,而应用第三方商城、自建网站以及追溯等成本大多集中在1000-5000元,带流量推广等业务均超过5000元。
二维码期望功能
企业介绍、产品宣传和线上购买功能基本得到所有企业的认可,一半以上的企业希望二维码同时具有追溯防伪和促销活动等功能。大部分企业还是希望二维码功能具有多样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健康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年轻消费者对创新的线上营销方式也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因此能满足多种需求的二维码可能更具市场竞争力,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对二维码的期望功能
 
二维码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应用二维码的企业中,84%的企业认为商品包装二维码对企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作用程度评价不一,认为仅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占42%、有较明显促进作用的占16%、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占26%。总体而言,二维码的作用被企业普遍认可。
使用现有二维码存在的问题
虽然二维码应用功能丰富,但是企业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费用、维护、链接跳转、消费者扫描意愿等方面,其中扫描跳转麻烦的问题占33%,部分二维码扫描后需要点击链接或者复制链接通过浏览器才能打开,有些进入界面后点击功能模块也存在跳转慢或者打不开的情况;其次是维护难的问题占25%,二维码及其支持的平台大多只能提供功能框架,具体企业、产品及相关服务信息都需要企业自行维护;最后是22%的消费者扫码意愿不高;16%的企业反映费用高的问题,如图3所示。
图3 使用二维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使用二维码的主要原因
未使用二维码的企业21%认为没有必要使用,多数企业未使用二维码是因为缺乏了解渠道,14%的企业觉得麻烦,另外13%的企业则认为费用太高。因此针对未使用二维码的这部分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可供拓展,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未使用二维码的主要原因
 
商品包装二维码实施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二维码应用状况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对二维码的功能定位模糊、缺乏后续维护,这种状况的发生跟企业对二维码的重视程度和前期定位关系密切。
二维码作为企业名片的重要窗口,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基于链接的二维码,其内容是否固定,需要定期查看二维码显示状况,验证二维码的有效性,确认显示内容合理完善,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视情况酌情停用印有该二维码的包装,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企业商品包装二维码应用基本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企业商品包装二维码应用基本流程 
 
企业在选择二维码初期应明确对二维码功能的主要需求,而不是简单跟风使用,同时考虑到成本和后续的维护问题,充分衡量各可供选择二维码的类型及特点,最终确定二维码的类型及数量,并做好相关经费预算、人员分工、配套措施等,确保满足使用需求,后续维护能够持续跟进。设计好二维码定位后,再确定印刷位置,与条码位置不要过近,在保障包装美观的同时还要能方便识读。印刷出样品后应检查二维码印刷质量,确保可以高效准确识读。
(作者单位:朱慧敏  吴永飞  王中福/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李辉/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荆州分院)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2年第4期总第97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