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高端访谈  正文

斯道拉恩索:奏响智能包装新乐章

斯道拉恩索中国业务发展经理张晓翔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4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郑昱

导语: 张晓翔,斯道拉恩索中国智能包装业务负责人。他深耕行业近十年,在全球医疗、航空、能源及物流行业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所服务的相关客户均为全球各领域的Top 100公司。

张晓翔,斯道拉恩索中国智能包装业务负责人。他深耕行业近十年,在全球医疗、航空、能源及物流行业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所服务的相关客户均为全球各领域的Top 100公司。他致力于开辟创新的RFID超高频产品技术支持下的可再生包装及应用领域,将物联网技术与企业业务流程及商业运营模式进行了有机结合,为行业用户创造了新的价值。

 

“‘智能包装’与‘包装’只有两字之差,却有着本质区别。‘智能包装’提供的是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为用户的特定应用场景提供基于智能包装技术的整体方案,并非单个实物产品,而有些场景现在并不存在,需要解决方案提供商发挥优势去创新性地设计和实践。”
智能包装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于包装个体的智能化,实现对其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自动化识别及采集,通过所积累的大量数据为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价值。因此,包装个体的数字化是智能包装的前提,是各类应用方案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物联网、互联网市场发展快速,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国家 “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以及《2025中国制造》规划路线的相继出台,各行各业都处在全面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之中。“其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消费升级、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零售、物流和制造业对智能包装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斯道拉恩索中国(以下简称斯道拉恩索)业务发展经理张晓翔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斯道拉恩索一直致力于用可再生解决方案替代化石基材料,造福人类,善待地球。智能包装解决方案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包装的智能化,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消费购物体验,为品牌商和运营商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即时掌握,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斯道拉恩索结合中国市场及应用的特点,深入整合智能包装行业实际需求,为中国用户提供强大的本地化资源和有力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扩大智能包装应用的无限可能。”
智能包装在国内外的发展各不相同。国外在应用领域更为宽广,对于智能包装的内涵也更为丰富,不仅在酒类、烟草、食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都有应用,并涵盖了更为宽泛的包装概念,各类日用品的外包装、运输包装、酒类及饮料的罐体,甚至还包括各种容器,比如花盆。国内的智能包装行业是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的,但是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应用向专注的领域纵深发展,特别是2017年以来“新零售”理念的推进,对于智能包装的需求更为明显和迫切。
作为起步不久的国内智能包装行业,市场前景及机遇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何为行业用户及消费者提供真正的、能为其产生价值并能持续推进行业进步的解决方案,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创新变革的思路出发,将技术与业务进行深入的整合。
斯道拉恩索智能包装解决方案从用户及行业特点出发,提供三个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消费者互动” “品牌保护”和“供应链”。为行业用户提供了从前端供应链到后端消费零售现场以至品牌保护的全方位的价值链应用解决方案。
“对品牌商或运营商来说,如果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给企业造成难以预估的品牌的无形损失,品牌忠诚度也会随之降低。采用智能包装解决方案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当消费者在货架上拿起任何一件商品都能被系统立即感知并能做出相应的反馈。例如,在屏幕上显示商品特性、追溯信息以及最佳使用方式,消费者能更全面了解商品并促进现场销售。品牌商及运营商同时也能获得消费者的关注行为数据,通过分析并对消费者做出个性化的反馈,如此的消费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作为智能包装解决方案的终端用户,消费者在消费互动和品牌保护甚至是在供应链当中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消费体验,例如,便捷的获取原装商品、安全的运输过程;更方便地获得商品资料和全新的互动平台信息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商、运营商都能从中获益。”
由此可见,随着新零售的兴起,包装的智能化、数字化是新零售实施的重要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和未来的世界制造强国,智能包装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和未来。斯道拉恩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遍布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芬兰还有专门的智能包装研发中心和团队,这些核心优势,都是支撑斯道拉恩索植根中国市场的基石。
斯道拉恩索将智能包装应用和包装设计结合在一起,实现从包装设计到全业务流程的集成,帮助客户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的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工作效率,为客户实现自身业务布局智慧护航……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7年第6期总第6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