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GS1标识管理提升检测实验室信息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朱晶妮

编码标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它是人们有效识别不同事物的明确标记。在检测机构的检测实验室管理中,面对大量的资料、众多的仪器设备、多种的样品等,要提高工作效率,不致出现差错,做好编码标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统一编码标识
确定编码标识、规范编码标识是检测实验室活动的基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有许多要素都对标识的唯一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检测样品在接收、处置、存储和清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编码标识可以保证其完整性,防止不同样品和不同检测状态样品不发生混淆的现象,并保护实验室和客户利益,进一步规范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溯源。
应用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对检测实验室进行管理,不仅是顺应业务发展需要,还能为同类型检测机构提供编码标识技术管理方案。通过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对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中的相关要素进行分类与编码,规范统一编码标识,将可实现检测机构资源共享,质检报告各地互认,消除各质检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编码标识管理
任何实验室的卓越管理都源于建立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使每一项活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控制的基础是信息的传递,没有信息的传递,管理就会是盲目的,就不能够达到管理的目的,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标识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对于有追溯性要求的要素,须有唯一性的标识以便于追溯;对受控对象加以标识可使受控的状态明确;为使环境物品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可进行定置标识;危险标识、操作禁示等使员工能正规操作,避免危险等。规范、科学的标识是质量体系安全、高效、经济运转的前提条件。
检测实验室的标识管理根据物品的属性的动态管理过程。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应用属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对管理对象加以区分。对于文件、记录、报告、检验样品、计量器具这些对象应首先进行唯一性标识。
编码标识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规定检测实验室应按照实际情况建立样品的编码程序,可根据部门、检验类别、样品品种、检验项目等进行分类编码。因此,在不同的环节都会涉及相应的分类编码。标识按性质可分为属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属性标识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变化,具有唯一性及可追溯性。状态标识即标识对象对应不同的时段,可有不同的状态。检测实验室活动中标识管理的对象主要文件记录报告、检验样品、仪器设备、人员等。
编码标识管理是根据制度及标准,对各检测实验室基本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编码,并对其标识进行设计、编排、粘贴的动态管理。首先要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唯一性编码,然后对其存在的状态进行标识,最后根据编码标识对象的变化作相应的编码标识状态调整,标明其性质、状态等。
 
未来发展
未来业务发展中信息互认、信息交换、统一管理等都存在着对统一编码及标识技术的需求。结合条码检测实验室未来业务发展,检测报告将会出现与其他各分支机构检测实验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及各国GS1机构实现报告互认等需求。检测实验室对样品及报告编号不统一,将阻碍了信息互认的实施。编码体系不统一,信息交互需要系统转换,不利于业务信息交换及统一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与其他各分支机构检测实验室进行信息交换,而现有的编码方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检测实验室管理的编码方法为信息分类编码,而GS1编码体系作为信息统一编码技术,在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通过GS1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及应用标识符的组合可对检测实验室关键控点的数据项进行统一编码,规范检测实验室的编码。顺应检测机构的业务发展,在整个流程中的几个关键点中委托单据、样品、报告等进行GS1编码标识,以实现将会发生的报告互认。对关键点进行GS1编码标识,简化了后续信息的整理环节,避免了重复录入,减少了由于中间环节过多、编码标识不统一而造成的错误率,从而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优化了检测机构的管理。
综上所述,在检测机构的样品管理中推行GS1统一编码标识系统,是在原有编码标识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编码标识的统一化,从而最终实现各检测机构信息的互认与统一化管理,提升检测实验室自身建设和管理能力。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编码中心   朱晶妮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7年第6期总第142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