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GS1系统跨境电商配套平台建设基石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林丽莉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已成为贸易往来的主流渠道,而商品条码则是电子商务产品在贸易流通各环节中所使用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载体,商品条码的“源数据”则是建立电子商务配套平台所必需的关键要素。

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以下简称GS1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多环节、多领域应用的全球统一商务语言。 GS1系统以商品条码系统为核心,为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提高全球贸易、供应链管理效率和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GS1系统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制造业、出版业、医疗卫生业、金融保险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领域。
继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2016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宁波、天津、广州、深圳、成都、上海、大连、青岛、重庆、合肥、苏州、郑州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2017年3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到:推进贸易转型升级,完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已成为贸易往来的主流渠道,而商品条码则是电子商务产品在贸易流通各环节中所使用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载体,商品条码的“源数据”则是建立电子商务配套平台所必需的关键要素。
基于我国已经有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经进入高速运营的背景下,使用GS1系统助力跨境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乃不二之选。
 
GS1系统
助力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
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可联系当地的编码分支机构知晓GS1系统在供应链体系中可实现商品快速流通、快速结算、仓储物流更便捷等方面的特点,还可以通过网上办理商品条码注册业务为未使用商品条码的产品赋码,使产品具备“国际身份证”,通行全球无阻碍。
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定期及时、准确地采集和上报产品信息数据,特别是配合当地编码分支机构完成好“源数据”采集工作,将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电子商务配套平台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与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数据对接,可实现产品信息数据信息和跨境电子商务产品信息数据共享,到港跨境产品信息可追溯,可疑商品可预警,并可实现与微信扫一扫、阿里巴巴线上和线下零售通、盒马鲜生、天猫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机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发挥商品二维码作用
实现商品跨国流通标识与信息互联互通
结合日前发布实施的《商品二维码》标准,各跨境电商企业不妨可以在了解标准的同时,通过登陆“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使用商品二维码用以展示其产品信息,通过办理“条码微站”实现企业宣传、产品宣传,并完成消费者在线订购等需求;对于已经有自己二维码信息服务平台的企业,可选择自定义平台展示页面,将已有的商品信息展示网址在国家二维码综合服务平台上登记,实现消费者扫码可见商品的效果;基于商品二维码如果标识到某个批次或单个商品,来实现商品追溯、防串货管理、商品出口、内部编码等,国家标准中的编码数据结构可以满足以上要求;借鉴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数据采集工作的经验,跨境电商企业可广泛采集、上报跨境商品二维码“源数据”信息,丰富国家二维码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努力实现商品的跨国流通标识与信息互联互通,使企业在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不是单一企业的行为,而是拥有专业的编码机构为后盾,多方形成合力,实现协同发展,开辟共创共赢的新局面。   
 
发挥标准力量
严控跨境电子商务产品信息质量关
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非常有必要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前悉心研究现行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标准层面应加深研究力度,避免由于不了解标准,产品质量把控不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不妨与当地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行业监管部门及标准化研究院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有关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管控方面的国家政策、法规及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运营模式,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手册,不达标的商品禁止入关,规避商业风险,以标准为利器保障电商企业权益。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大连办事处 林丽莉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8年第2期总第144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