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出版物编码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王延新

中国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瑰宝屹立世界之林,而传承文化的载体书刊折射出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出版物编码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1956年,我国就开始使用“全国统一书号”作为图书出版物的标识。“全国统一书号”实施了多年,在图书出版发行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为解决出版物的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问题,即快速、准确识别出版物的不同版本及不同产品形式,1966年的第三届国际图书市场研究与图书贸易合理化会议,提出制定一种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系统问题;1967年,英国创立了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方案;197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国际标准书号》(ISO 2108,ISBN)的国际标准;1972年,国际ISBN中心成立,统一管理国际标准书号。目前,根据出版物的不同产品形式,国际上主要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国际标准文本编码”(ISTC)“国际标准音像作品编码”(ISAN)、“国际标准印刷音乐作品编码”(ISMN)、“国际标准音乐作品编码”(ISWC)、“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SRC)等编码系统。
国际标准书号问世以后,因为对图书印制、入库出库、发行统计、销售上架、结算款项、馆藏登记、借阅归还等环节很有益处,于是很快得到推广。为了与国际接轨,更好地进行出版物的国际交流,我国于1982年正式加入国际ISBN组织。1986年,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 《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现行标准中规定,中国标准书号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结构。
国际上大面积采用出版物相关编码,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进步和条码标识的普及,国际标准书号的编码结构也在不断改进。2007年1月1日之前,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为“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四个部分。从2007年1月1日起,新版国际标准(第四版)将国际标准书号的编码结构由10位数字修订为13位数字,在原来的10位数字前,加上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专门分配给图书产品的3位前缀“978”。通过扫描以GS1-13条码作为标识载体的国际标准书号,可以很快在数据库中搜索到所对应的出版物信息,完成出版管理、仓储流通、贸易结算等任务,国际标准书号成为名副其实地进入全球商品市场的通行证。
出版物编码与商品条码一样,都采用可以保证“编码全球唯一性”的GS1系统编码结构和条码标识。这样,国际标准书号能很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满足全球统一、国际通用的需求,为出版单位、发行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编目和订购系统提供有关出版物的关键数据;同时,它也能为出版者名录和即将出版的出版物目录收集数据;出版物编码的应用还有利于版权的管理以及对出版业销售数据的监测,对图书的出版、发行、经销、统计与库存控制等管理有极大帮助,更便于出版物的国际交流;对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而言,可简化采购、征集、编目、流通、馆际互借等工作流程;此外,还可以服务于书目信息的流动和使用,为出版物生产提供经济的书目控制,提高出版物市场的整体效率。
出版物条码虽然与一般的商品条码同属GS1编码系统,但与商品条码的分配模式不同。商品条码由编码机构分配厂商识别代码,中国商品系统成员自行分配产品项目代码的编码;而出版物条码则使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指定的专用前缀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系统是978(979备用),国际标准刊号(ISSN)系统是977;在使用时,国际标准书号或国际标准刊号排在GS1-13物品条码上方,与GS1-13条码符号同时标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扩大出版物条码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出版物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水平,繁荣了人民文化生活。
 
出版物上的“二维码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离不开条码,越来越多地出现“扫一扫”。出版物上也开始出现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加密的条码标准,具有存储信息量大等特点,是近年来条码技术发展的方向, 其应用也渐渐成为国际趋势。美国国家标准组织(ANSI)及自动识别协会(AIM)已将其列为条码“产业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ISO)在条码技术小组下成立了二维码工作小组(ISO/ TC122/ WG4), 由欧洲商品条码组织(EAN)与美国ANSI 合作, 于1996 年底完成了ISO 二维码国际标准草案。
在欧美国家,二维码技术主要应用在各类证照上(包括身份证、护照、驾照、签证、会员证等)以及表单上(包括在各类申请文件、表格、税单、扣缴凭单等)。目前在我国,二维码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例如大家每天都在使用的移动支付。下面,仅针对出版物上的条码,来比较一下二维码与一维条码的区别。
可存放的信息量大
一维条码,其原理是利用条码的粗细及其空白间隙形成的线条(Bar and Space)来代表数据资料。当扫描器扫描一维条码时,即使将条码上下部分遮住,其扫描出来的资料都一样,所以一维条码的上下部分不起作用,只有粗细及黑白线条有意义,故称为一维条码。出版物上的一维条码,是由出版单位将图书的书名、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定价等基本信息上报相关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在专门的系统中生成后,再由出版单位下载使用。这个一维条码包含的信息量不多,且不能存储中文信息。出版单位在收到一维条码后,还要将详细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和全部版权页著录信息再次发给相关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第二次审核后下发一个文本文件,用于图书版权页的印刷。
二维码其原理除了粗细及其空白间隙形成的黑白线条有意义外,上下的黑点也起作用。由于左、右、上、下的线条和黑点皆有意义,故可存放的信息量就比一维条码大得多。它可以储存1100个字节,除可包含现行的一维条码的所有信息之外(具体使用时,在二维码的最下层可以有1厘米高的一维ISBN 条码),可存储全部的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全部版权页著录信息、图书的内容简介甚至声音信息或图书封面的图像(不大于1 KB)。其本身即是一个小型档案(file),符合“信息随着产品走”“分散式资料库”及“Paper EDI”等信息管理的新概念。
防复制性强,纠错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易于辨伪
二维码可在编码及解码时加上密码,又称“安全条码”,可以防止复制、拷贝,用肉眼即可判别等。图书在版编目CIP,具有资质的出版单位通过互联网的专门系统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申请的,如果使用二维码替代一维条码,一般人无法获得加密密钥,因此无法再现制作过程,无法获得相应的二维码图像文件或软片。
方便录入、检索,大大降低差错率
一维条码包含的图书信息量不多,在图书的入库、上架、仓储等需要录入数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将信息手工录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因此录入速度和错误率都会对生产流程产生不利影响。
二维码能够方便出版单位的仓库、各级图书馆及新华书店等部门采用专用软件进行解读和识别,无须再次手工录入,直接扫描就可将图书在版编目CIP信息读入电脑中的专门系统,解决了数据重复录入问题,同时降低了错误率、节约了劳动时间。甚至无须联网,就能判别图书数据的真伪,操作简单易行,解决了图书信息处理滞后的问题。
目前我国年出版新书10~13 万种,近50年来出版图书已达几百万种。如此巨量的图书信息要素(包括内容提要及版权著录事项等内容)的录入,再生成电子文件,是一项依靠人工劳动的低效率、高成本的工作。目前,在方兴未艾的众多网络书店(网络图书公司)的扩容发展中,最直接的障碍就是图书信息要素的录入。使用二维码后,一本书的基本信息要素在图书印制时已包含在二维码中,需要其再现时,无须再去摘要转录,只要轻松一扫,便可以原原本本地将全部信息再现出来。这对图书信息转化为电子文件来说,无疑是一次飞跃。二维码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网络间数据交换标准化问题、图书产品信息标准化问题、图书营销分类标准化问题以及出版发行业务流转单据标准化问题等。
制作成本低
由相关管理部门统一发放二维码,只需在印刷时采用传统专色印刷即可,与一维条码相比,不会增加图书印刷成本。
使用便捷
因一维条码储存的内容只是一个关键字(key),完整信息仍在资料库上,需要专用设备且链接到相应的数据库才能识读其内容,故无法便捷地取得完整信息。
大部分二维码皆具有“错误纠正码”的技术,故条码抗损性强,即使有相当磨损,如磨损率高达50%的条码仍然能正确读出,不会有资料丢失或扫描不出资料的现象。完全可实现“信息随着产品走”,追踪产品的流向。
    
二维码的应用
二维码的特性,为出版业“信息标准化” 提供了目前最理想、最实用的一项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APP出现,图书的二维码会像百度外卖、滴滴出行一样,只要轻松一扫,在线试读、联系官微、购买支付、借书还书……都可以轻松实现。
其次,其防止复制、易于辨伪的特性,最直接受益和受益面最大的就是出版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书店。这可能是解决图书防盗版难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在出版发行业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性问题中,可使猖獗的盗版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
另外,截至目前,出版物上的二维码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书号管理上,这与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有关。以某出版社的一本畅销书为例,其封底既印有一维条码,也印有二维码。那么,在物流、销售、统计等环节中,起到作用的是哪一个呢?目前来说,还是一维条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上图中的一维条码,读者可以直接从手机上跳转到某几个网络销售平台,相关的图书信息可以全面、清晰地呈现在页面上,读者如果想购买该图书,也较方便。二维码只是这家出版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前文所述二维码的种种优势,没有真正得以应用。
应该从顶层设计上解决问题,使二维码在整个出版行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维码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具有以下功能: 
1.建立互联网上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库。其中关键在各出版单位的密码登记与管理。
2.二维码的加密及生成程序。各出版单位新书号的申请及数据通过互联网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批后系统生成加密的二维码图像,以电子文件或软片形式交付出版单位。
3.加密的扫描和解码程序。各级图书馆、新华书店与图书仓库使用一个加密的扫描和解码程序,读出二维码中的图书信息。
4.一套用于各级图书馆、新华书店与图书仓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一个接口程序。二维码的读出硬件是无需电脑即可离线阅读二维码并识别显示图书信息的专用扫描识读器,该设备可提供有线或无线方式同电脑相连。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将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这正是一个整合行业资源、提升管理水平的大好契机。期待在出版管理部门、各出版单位、图书批销中心、电商平台、仓储物流单位、图书零售商店、图书消费个体之间,构成一个良性、高效运转的信息处理网络,为我国出版行业的信息标准化进程和文化事业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出版社)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