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互联网通信云迭代升级 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3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王勐璇

移动互联技术推动通信形式由短信和话音向互联网通信转变,全球通信云由此迈向互联网通信云阶段。基于云计算技术理念向客户提供即时通讯和实时音视频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层服务,互联网通信云厂商能够帮助企业客户快速在各类应用中实现互联网通信功能,无需耗费大量成本和精力购买硬件设备或搭建软件系统,从而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实现轻资产运营。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发展现状
互联网通信替代传统通信
2017年全球短信总量同比下降4.5%,其中P2P(个人对个人)短信量下滑明显,由2016年的5.7万条跌至5.3万条。尽管A2P短信(应用对个人短信,即企业短信)仍然存在小幅增长,但无法扭转短信业务整体的颓势,预计2018年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运营商流量业务增长迅猛。2017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上涨71.8%达到11.5EB/月,预计将保持35.0%以上的年增长率,至2022年可达到77.5EB/月。基于数据流量的互联网信息传递方式在大量场景中替代了传统的短信和话音,成为现阶段最主要的通信形式。
网络和终端基础成熟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数据,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39.0亿人,互联网渗透率由2013年的36.9%增长至2018年的51.2%。尽管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着地区差异,欧美高于亚太高于非洲,但站在全球角度,互联网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持续降低。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出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下跌。智能手机让个人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导致传统通信形式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互联网通信云的广泛普及奠定基础。
 
  
 
  
 
通信能力全面普及
App Annie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APP月活跃用户数TOP10中第2-5位为通讯聊天工具,通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最高频刚性的需求,以WhatsApp Messenger、微信为代表的通讯聊天工具风靡全球。ToC应用的使用习惯进一步延伸至企业IM、视频会议等企业级应用,通信设施已然成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储备。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开始以信息赋能的方式重塑企业客户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帮助其实现降本增效的最终目标。
 
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发展特点
社交需求泛化
中国互联网通信云的快速发展受益于社交需求的全面渗透,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到直播平台、在线教育,社交和通信功能被众多APP视为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手段。在快速迭代的竞争环境下,风口周期缩短,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熟的同时流量红利见顶,原有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不再适用,专业的互联网通信云厂商的价值因而日益凸显。
产业互联网转型
企业级应用方面,过去两年内以钉钉、企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办公平台型产品,凭借免费模式、品牌效应和良好的产品交互,迅速达到海量用户规模,打通企业内通信场景。就整体市场而言,明星产品的出现加速了互联网通信在B端的市场教育进程。与互联网企业业务部署在云上不同,中国传统企业普遍存在着由本地部署向云化迁移的过程。伴随着产业互联网而来的转型升级,传统企业对云服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通信云的下游客户因而从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拓展。
海外市场扩张
相比ToC业务,ToB业务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必须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中国厂商普遍先服务本土市场,后服务海外市场,其海外扩张也遵循客户的业务发展路径。在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批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已经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由华为、联想等科技制造企业率先开启的信息技术企业出海浪潮,为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厂商的全球竞争创造了机会。顺应国内客户出海的需求,中国厂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并在客户海外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与国内客户共同成长。全球通信网络逐渐建成,领先厂商已经具备服务于海外客户的能力。尽管现阶段中国厂商的海外扩张仍然以服务本土企业出海为主,但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下,企业的出海正在变得愈发主动。由于对东道国的政策、经济、文化环境认知较为有限,中国厂商倾向于“稳扎稳打、不盲目扩张”的市场策略,借助渠道伙伴的力量服务于海外客户。
 
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发展建议
把握新兴市场机遇
2018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PaaS市场规模达到15.6亿美元,增速相比前两年的高速增长略有下滑但仍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高度领先,中国是当前全球互联网通信云领域体量最大的市场,得益于前两年直播平台、在线教育等风口的出现,中国的互联网通信云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增长。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成熟是互联网通信云在ToC应用中广泛普及的必要条件,考虑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差异,未来中国市场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将具有相当强的增长强力。GSMA智库数据显示,4G设备的连接占比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呈现正向相关,预计到2020年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国家的4G应用比例增长迅速。对于处在全球化经营早期阶段的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关注新兴市场相比于成熟的欧美地区会有更大的机会。中国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可以抓住蓝海市场机遇,加速自身的全球化扩张。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并非是互联网通信云应用的唯一性因素,各国的移动社交需求亦受到当地政策和文化的影响,中国厂商应警惕此类跨国经营的风险。
 
巩固核心技术能力
通信技术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使用体验,通信网络是否稳定、快速、安全最终会体现在品牌的口碑上。同时,具备技术优势的厂商也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规模的服务,即体现在成本结构上,通过影响盈利能力决定厂商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而互联网通信云领域的先入者,经过长时间的网络监测和持续优化所形成的全球通信网络,往往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技术壁垒。
互联网通信云的核心指标涉及质量和性能两方面,一方面仰仗于上游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供应商,另一方面高度依赖于互联网通信云厂商自身的平台架构和网络优化管理。其中,质量指标强调的是信息传递的稳定可靠,决定着客户体验的下限。可靠性要求消息的不丢失和不重复,是IM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相应的,通话的连通率和可用性是实时音视频的核心质量指标。互联网通信云的性能关注平台的承载能力和传输效率,涉及并发处理能力(可通过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等指标衡量)以及延迟、抖动和丢包等指标。性能指标应当根据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而定,如部分企业内应用重点关注弱网环境或跨国通信的连通质量,但对并发用户数无甚要求,而在线教育等ToC场景则对实时音视频的延迟、抖动等更加敏感。
深化企业级应用
当前互联网通信云已经从ToC应用进入到企业级市场,ICT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驱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企业对通信能力的需求不仅是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实时的沟通,更会深入到流程和业务当中,作为底层工具与各类型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企业业务间的差异意味着完全标准化的通信能力将不能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围绕特定行业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可以化解标准化产品与定制化需求间的矛盾。互联网通信云厂商针对高频场景推出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在提炼行业共性需求后,以模块化的方式对外提供,从而能够让客户更加简单便捷地接入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在相应领域积累的服务经验,以及既往服务中的标杆案例,是客户在进行通信云选型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企业级应用面对的客户群体中,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大型企业付费能力远远强于中小型企业,可以被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作为重点拓展的对象。出于对安全性和可控性的要求,银行、地产、航空等传统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大型集团性企业通常倾向于采用私有化部署的模式。但对于互联网通信云来说,厂商基于公有云多年的链路优化相比私有云在通信质量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互联网通信云前景展望
在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通信云的场景边界将进一步外延,在现有人与人的沟通的基础之上,向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拓展。一方面,人与设备的交互不再局限于物理按键和多点触控,智能语音、生物识别等交互方式都要求实时的信息传递;另一方面,配有传感器的硬件设备不断采集、上传用户和环境信息,无论是人与设备还是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云赋能。当与物(设备)相关的信息传递被纳入到通信云的范畴,通信云将出现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未来全球互联网通信云的市场空间将有望由现在的百亿元增长到千亿元量级。
消费级智能硬件
万物互联时代下,智能硬件将成为互联网通信云重要的应用场景。传统的对讲机、门禁系统等通信设备已经越来越多的转向采用互联网通信,智能楼宇、智慧交通等物联网场景中,互联网通信能够帮助企业或政府客户轻松获得设备与用户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高并发的数据通信能力。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智能硬件,如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服务机器人等,可以嵌入通信模块,增强用户与产品间的交互性。不仅如此,互联网通信云还能够通过赋予硬件设备与用户应用之间、以及硬件设备间的数据通信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在不同产品间进行联动控制,从而建设围绕个人或家庭的智能硬件生态。
工业互联网
当前,企业级应用中对讲机、执法记录设备等传统通信设备已经开始向互联网通信升级。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在智能配送调度、工业自动化等新兴业务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的进行设备间通信。根据GSMA智库的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数量将达到251亿台,是2018年90亿台的约2.8倍。其中,工业互联网设备数量将反超消费物联网设备,由2018年的37亿台增长至2025年的137亿台。5G时代的到来将加速万物互联的推进,大规模、高并发的物联网场景将源源不断的产生数据、传输数据,互联网通信的概念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的沟通。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先进制造”、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高价值制造”等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成为下一阶段全球各国战略部署的重点。在政策的推动作用下,工业互联网将有望成为互联网通信新的增长点。
(撰稿人:艾瑞咨询行业分析师)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9年第4期总第7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