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发挥团体标准或规范优势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英国农业标准体系对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丁凯 程璐璐 丁炜

近几年,我国农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但是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旧突出。其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快探索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如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农产品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如何让百姓吃得健康、吃出个性,对提升我国国民健康素质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世界经验优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英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严格的团体标准或规范为基础,认证及品牌建设为手段,壮大本土品牌,促使英国在农产品质量保障方面遥遥领先。 
 
英国农业标准体系
2000年由英国首相发起成立了农场保障体系AFS(Assured Farm Standard)组织,建立了以红拖拉机为标志的英国农业标准体系(BFS,British Food Standard)体系(以下简称红拖拉机体系)。该体系以严格的标准指导农产品从农田到包装(from farm to pack)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个步骤,包括农户、加工者、零售商和批发商,从食品农产品种类上涉及牛羊肉、农作物、水果蔬菜、猪肉、鸡肉和乳制品,在确保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的同时也关注动物福利,并妥善解决农药和废弃物处理的问题。其中,“红拖拉机奶牛场质量保证标准体系”涵盖了文档和程序(DP)、员工和劳动提供者(SC)、可跟踪性和保障(TI)、虫害控制(VC)、牛奶生产(MP)、居所、遮盖物和搬运设备(HF)、饲料和用水(FW)、动物健康和福利(AH)、人工饲养的幼畜(CR)、生物安全和疾病控制(BI)、动物用药和饲养程序(AM)、死亡牲畜(FS)、牲畜运输(LT)、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EC)等要素,包含106个控制点。各要素设定若干个关键、建议、新增、修订、升级等要素项和对应评价办法,各要素及设定目的,见表1。
表1  红拖拉机奶牛场质量保证标准体系要素简介
同时在英国销售的牛奶和乳制品必须经过国家牛奶场质量保证体系NDFAS(The National Dairy Farm Assured Scheme)认证才能获得红拖拉机标志的使用许可。农户同样需要遵循动物福利的原则,专业的检测人员至少每17个月要对奶牛场进行调查以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
 
由英国农业标准体系获得的启示
可见,英国乳制品经过严格的标准规范和认证程序筛选使消费者放心食用,这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小红拖拉机奶牛场质量保证标准体系涉及整个供应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真正贯彻了从“农田到包装”的监管理念,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全流程监管操作办法,导致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认证、监督、管理时未能全面把握关键节点信息。
(2)小红拖拉机奶牛场质量保证标准体系对农场工作人员、牛羊居所、饲养、用药、牲畜生产与死亡、居所环境等进行纸质或电子文档记录,保证源头追溯。我国应借鉴该标准体系,结合中国特色,尽快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3)英国市场认为具有小红拖拉机标志的食品更有质量保证,这体现了严格的标准对品牌的影响力。我国现在已经在加强品牌培育工作,各地也培育了一批优质的农产品品牌;下一步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区域特色,研究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标准,培育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这更有利于打入国际市场。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在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的态度。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性大,通过构建严格、细致的团体标准或规范,壮大本土品牌,加强统一性和权威性,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资助项目:基于GSI系统的可信时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研究,项目编号LGN19G010001)
 
丁凯 程璐璐 丁炜
作者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市场监管数字化研究与应用)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2年第1期总第167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