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聚焦  正文

中国ECR委员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 绿色物流浅谈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姚驰 丁一 赵晨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日益频繁的物流活动增加了燃油消耗,加重了空气和废弃物污染,造成了资源浪费,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成为全球性问题,不断恶化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成为了未来经济高效发展的严峻挑战,无论国际还是我国都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绿色物流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中国ECR委员会实时关注绿色物流发展,随着绿色物流在行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化,ECR委员会积极发挥政企纽带作用,归纳会员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助力物流政策更加落地和有效实施,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
近几年,我国对绿色物流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相继出台了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政策文件。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发改经贸〔2019〕352号),其中提到要加快绿色物流发展,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绿色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模式的应用,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使用绿色包材,推广循环包装、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379号)。202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10号)中,均对加快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绿色包装
物流中的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储运包装。这里的“绿色”,一方面是指使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另一方面是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以减少资源浪费。目前,可循环运输包装广泛应用在饮料、啤酒和蔬果商品的流通中,相比一次性包装,可循环包装更为经济和环保,但可循环包装的回收、清洗、再使用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营体系和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而在生鲜、啤酒以外的商品运输中,使用一次性包装更为普遍。
包装垃圾的问题在快递业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直播电商的新模式拓宽了电商发展的道路,快递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快递业务量突破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包装需求随之上升,由此带来了过度包装、包装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小包装关系着大环保,我国快递业企业在绿色包装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通过研发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箱、生鲜保温箱等,降低包材制造物料投入,减少纸箱和胶带的利用,同时通过纸箱回收计划提高纸箱的重复利用率。比如,京东物流通过实施“青流计划”,3年累计使用“青流箱”等循环包装1.6亿次,通过仓库无纸化作业、减量包装和快递纸箱回收,节约近20亿个快递纸箱、近130万吨纸张、5万吨塑料使用,2020年在北京市试点投放带有垃圾分类标识的纸箱耗材,方便消费者对废弃耗材进行分类,并加强消费者的垃圾分类意识。虽然京东物流、菜鸟、顺丰等行业巨头纷纷开展了绿色包装的实践,但是面对庞大的快递业务量,实现绿色包装依然形势严峻。
要实现包装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不仅需要包装材料研发、回收计划、绿色理念宣传,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的支持更是至关重要的。2020年6月,国家邮政局关于印发《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的通知(国邮发〔2020〕47号),要求邮件快件绿色包装坚持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工作目标,加强与上下游协同,注意节约资源,杜绝过度包装,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推动市场绿色包装发展。
 
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的仓储活动。在仓库建设初期应当针对周围环境进行环境评估,全方位考量仓库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品和含有害物质的产品,需要特别关注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通过遵循排放标准和采用不同的库存办法,以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目前,虽然我国企业从国际吸取到一些绿色先进案例和知识,但自身对于绿色仓储的建立和运用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同时需要更充分的财政和政策支撑,将绿色仓储完全应用到中国市场。仓储的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虽然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ERP系统,甚至有的企业采用了数字化联动模式,但是没有足够准确的反馈信息,仍旧很难完善绿色仓储模式。
另一方面选址和绿色人才的培养问题亟待加强,正确的选址会直接积极影响整个企业的成本效益,例如选址在交通枢纽地段,会减少交通成本和尾气排放。通过大力培养优秀的绿色仓储管理人才,在高等院校专设绿色物流仓储方向的专业,开展有效专家讲座和培训,参观绿色企业学习交流活动等。帮助社会企业学习提高绿色仓储知识储备,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仓储的整体选择和优化周围环境,实现绿色的真正落地发展。
 
绿色运输
绿色运输作为绿色物流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同时也是物流作业耗用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尾气和噪音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怎样保持运输作业效率,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是国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一环。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目前对于减少运输污染和合理安排资源问题,普遍有三个办法:第一,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可以减少包装、运输中的货损、货差,通过多式联运方式可以克服原先单一运输方式缺陷,并且选择最优化运输线路,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搭配,实现运输整体化、一体化,从而保证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多式联运不是简单地改变运输方式,而是通过多种运输业的联运方式,提升运输效率,从上游到下游再到消费者手上,货运、航运和水运共同完成的每一次运输作业,发挥最后一公里优势,发挥最佳适应的运输模式。第二,高效的共同配送模式。多个企业共同组织实现配送活动。主要针对某一地区客户所需的物品大小、数量和重量等决定用最佳的车辆运载以提高车辆使用率。共同配送最大限度实现高效的人员、资金、物资和时间等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三,建立有效的信息互换。最后一公里和小批量的物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更多更准确、更快速的数据交换,利用建立库存整合系统、配送分销系统、用户信息系统、EDI、GPS等数据支撑。货物和车辆的跟踪系统同样对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建立多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共享,统一链接和管理,最终提升决策的速度,快速地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上,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
 
绿色流通
2014年9月22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绿色流通的指导意见》。此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流通联接生产和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绿色流通是在流通全过程中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推动流通企业节能减排,扩大绿色低碳商品的采购和销售,有效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形成“新商品-二手商品-废弃商品”循环流通的新型发展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流通,是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打造绿色供应链的有效手段;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流通业提质增效的积极探索;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流通就是绿色商品的流通,即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商品从生产制造端到进入消费端前的整个产品所有权转移以及位置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以环保为导向的直接或间接促成具有环保取向型的商品的流通。绿色流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绿色流通加工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生产性加工,生产性加工是为了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流通加工过程除了有其经济效益还是企业能够做出更大环保表率的领域。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绿色加工有两种常见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这种以规模化代替分散加工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二种方式是变分散加工为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这种方式实质上与第一种方式类似,只是处理的对象不同而已。通过绿色流通的改变,整体提升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应用前景,实现从生产端到消费者端的全链条绿色转变。
 
绿色物流载具
物流载具循环共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也是大势所趋。托盘作为现代物流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集装单元载体,开展循环共用已有数年,并获得了多项国家标准支持。托盘循环共用模式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供应链效率,而且通过持续提升物流包装器具的社会公共利用率来实现资源节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GB/T 31005-2014《托盘编码及条码表示》的基础上,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品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34397-2017《托盘共用系统管理规范》、GB/T 38115-2019《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化管理要求》等国家标准,为托盘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运营管理、托盘共用系统的服务保障、共用托盘的各项要求、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提供标准支撑。托盘循环共用能够减少一次性托盘使用,使托盘长期处于使用状态,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支路,节省燃料,促进中国物流业节能减排进程,引导行业实现绿色物流,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企业实现50%以上单元化循环共用模式,那么对带板运输的流程规范化和效率提升都有了保障。比如,一旦有了规模,企业可以在物流中心里单独设置带板运输的作业区域和设备管理措施,极大地避免了托盘的破损率,降低其运营成本。又比如,带板运输的物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标准化作业流程就具有现实价值。同时,带板运输也会影响到上游供应商在自己企业内部,甚至其上游企业推行带板运输,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带板运输实施都变得简单且有效率。
 
绿色物流科技
绿色物流的本质也是物流发展的本质,即通过集约、优化各种资源,提高流通效率、压缩流通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就是绿色节能环保的过程。因此,绿色物流的核心是“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除了绿色包装、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流通、绿色载具等内容外,随着供应链科技的高速发展,绿色物流科技在物流资源整合、路径优化、信息互联等方面的推动,将促进物流行业向“高效率”绿色物流发展,成为驱动供应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范畴和发展趋势。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共享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是以“高效率”为导向的绿色物流科技,可以更好地实现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实现自动化绿色物流的关键。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近几十年内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及图像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技术学科。在绿色物流领域,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一维条码、二维码、RFID、图像识别、GPS、便携式打印等,是为物流领域提供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是绿色物流科技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物流企业逐渐转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效物流系统的构建离不开物流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是指物流作业过程的设备和设施自动化、配送货物流转自动化、信息采集与传输自动化,包括运输、装卸、包装、分拣、识别等作业过程,涉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跟踪系统,而这些系统和应用均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前提。运用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可以准确获取物流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实时输入计算机等信息系统,已成为大幅提高信息采集速度和准确度的最佳手段。
数据共享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绿色物流的发展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绿色物流的实现需要更高效、更快捷的信息流作为支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提高物流各环节中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与商品信息、交易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物流信息起到了从生产端到零售端供应链全链条的串联作用,极大提高了供应链流转效率。为了有效获取物流信息和商品信息,需要为供应链中的商品、托盘、运输车辆、工厂、配送中心、零供企业等实体赋予统一的信息标识,让供应链中每一个实物单元转化为标准数据,在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对接。通过统一标准共享数据,可以实现不同物流参与方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共通,是保证物流系统实物流和信息流高效运转,实现绿色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物联网技术
网络化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它是将商品、车辆等信息通过互联进行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绿色节能领域的资源消耗和成本问题,对高能效绿色物流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虽然我国物流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配置情况不断向好发展,但是由于运输能力及仓储配送能力还未达到发达水平,难以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且存在返程空驶率较高的情况,物流资源配置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化共享化运输网络和商品信息互联网络,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推动力。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油耗,通过物联网实现车辆信息可视化,可以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极大地提升供应链的流转效率,进而减少油耗,降低成本,构成绿色高效的运输网络。
基于物联网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有利于消除“孤岛”现象,提升全社会物流资源互联互通能力,为生产、流通、消费、产业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为上下游企业减少数据对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升行业服务能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绿色物流科技不断涌现,对打造绿色高效的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姚驰 丁一 赵晨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0年第5期总第15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