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UDI:点燃医疗行业数字化烽火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5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苏晓翠 王雪

2021年1月1日,9大类69种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一批实施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2022年6月1日,其他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第二批实施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2月17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决定将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作为第三批品种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2024年6月1日起生产的这些医疗器械应当具有医疗器械唯一标识。

面对过去三年来全球范围反复出现的新冠疫情,医疗供应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国际标准实施产品唯一标识和全球追溯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医疗行业GS1标准实施呈现里程碑式的进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充分发挥GS1标准在医疗行业的潜力,按照国家药监、医保和卫健委等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为医疗行业高效发展,改善患者护理安全和质量助力。
 
风雨兼程 硕果累累
编码中心永葆初心,深入贯彻《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多措并举,稳步推进UDI和药品追溯广泛实施。培训宣传  2021年,编码中心在浙江、江苏、河南等地举办6场UDI培训(线上1场,线上线下同步5场),培训总人次近12万。在编码中心官网增设“UDI”专题页面,参与《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UDI专栏组稿,参与CIMDR国际会议并演讲,协助药监组织AHWP UDI线上研讨。2022年,面向辽宁、黑龙江、湖北、广州、浙江、吉林、贵州、江苏等地举办了10场UDI培训,其中线上8场,线上线下同步2场,培训总人次近13万。编码中心参与组织编写并出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教程》图书,完成《UDI实施指南》和《UDI实施常见问题》的修订编写和发布;参与撰写高德美“药械同追”案例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器械精细化管理”案例,并成功入选GS1总部发布的《GS1医疗卫生参考书2022-2023》。政策标准  多年来编码中心与国家药监局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提交UDI相关报告,提供UDI行业标准反馈意见,跟踪Master UDI-DI标准、国家UDI标准的制定并与国内行业专家开展多次研讨。另一方面,密切跟踪、翻译校对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和GS1总部发布的最新文件,积极参与药品追溯码的行业标准研讨,起草基于GS1的药品追溯码实施指南。2022年,编码中心参与国家药监局UDI行业标准审定,参与北京药监实施指南的审定。行业应用  编码中心通过GS1标准培训、沟通调研、实施指导等方式,推动国药和科兴新冠疫苗顺利实施GS1标准,保障我国向国际供应新冠疫苗,促进国际抗疫合作提供支持,彰显大国担当。与此同时编码中心和药盾基金会成功推动西安杨森GS1追溯试点项目建设,在国内GS1标准药品追溯应用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中英论文入选《中国医药导刊》和GS1总部年度医疗参考书。2022年,编码中心联合深圳分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开展“医疗器械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及可视化平台建设”项目,助力政府监管、医疗器械企业合规发展。与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举办“UDI数字创新论坛”,好评如潮,为促进GS1标准在经营企业的深度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22年12月5日,药监UDI数据库中使用GS1的医疗器械企业占比达92.66%。
 
任重道远 奋力向前
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即将实施UDI,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实现药品在国内外的安全高效流动和追溯,也纷纷开始建设基于GS1标准的药品追溯系统。医疗行业GS1推广工作将继续发力,夯实基础,奋勇前行。
编码中心医疗推广团队未来会继续配合UDI政策实施,加强UDI培训宣传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实施。继续扩大UDI培训宣传范围,跟踪国际UDI实施动态,保持GS1在医疗器械行业的绝对优势推动GS1标准在医疗供应链各方的深度应用。深入推进药品追溯系统建设,树立更多示范应用。扩大原有试点范围,吸纳更多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S1标准,帮助国内药品走出去,进口药品引进来,打造无缝跨国供应链。
编码中心也将继续调研医疗机构应用需求,拓展未来标准应用场景。探索医疗机构应用需求与GS1标准的结合点,推进GS1标准在使用方的深度应用。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苏晓翠  王雪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3年第2期总第174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