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自动识别技术加速服装产业智能升级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3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丁一

在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依然面临着传统制造业的普遍压力,整个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上看,我国服装行业投资有所回落、出口持续负增长,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也相应稍有下降。目前,我国服装制造业受到人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的影响,产业在成本压力下缓慢前行。
展望2017年,国际经济有望温和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在国内外市场支撑下,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服装产业正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从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转变的脚步。面对科技进步的新形势,技术变革步伐提速,服装业亟待对制造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升级,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降本提效,通过差异化实现突围。服装通过采用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模式,既可以破除长期困扰企业的“招工荒”、“用工难”等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的难题,也可以降低企业突破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转换之中的风险成本,更能破解众多企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硬约束,加速提升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效益,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迈进的速度。
服装行业是我国最早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的领域之一。服装基本特征比较复杂,涉及款式、面料、颜色、型号、产地、品牌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具有品种多、批量小、更新快、趋于个性化的特征。为全面了解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规范标准化商品条码管理,推动解决服装行业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国服装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开展了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相关情况的研究工作。
 
应用自动识别技术  大有可为
实现供应过程管理自动化
原材料自动化管理  对购入材料进行编码并贴上电子标签作为唯一标识, 实现对原材料的采购入库、领料出库、退库出货、退料入库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建立材料供应资料档案,可以有效控制材料品质与价格。
快速匹配订单  订货的材料使用商品条码作为唯一标识, 可以保证订单与到达的货物一一匹配避免造成混乱,有利于随时查询各订单到货情况和追究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
跟踪在途货物  使用条码技术作为唯一标识符可以准确跟踪在途货物, 严格保证到货时间和到货数量。
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控制用料成本  为所有使用的生产材料建立唯一商品条码, 通过每种类型的产品材料清单,将产品生产计划分解成为用料计划,合理计算剪料余量,控制每批产品的材料用量和与标准成本偏差。
自动完成生产统计和计件统计  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自动完成产品产量统计、废品统计,进而便捷统计每个工人完成的产量, 追究残次品的相关责任人员。
委托加工控制  通过预先制订的商品条码分配给各OEM代工制造厂家,便于在验收、销售货物时发现质量问题, 追究原生产厂家责任。
实现自动化仓储管理过程
产品快速配送  通过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标签写入定单产品的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产品的精确分发。
多库协同作业  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仓库管理自动化, 可在几分钟内将货物信息与计算机中已输入好的信息进行核对,实现库存的货物“可视化”,便于随时查看各库的存货情况, 以便及时跟踪产品的物流过程。
提高分拣效率  在传统服装企业中,服装分拣是物流配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乎的人力资源占据物流配送体系的50%以上,拣选时间占据整个配送作业时间的30%~40%,拣选作业成本占配送总成本的15%~20%,合理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能大大减少分拣作业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销售终端效率及有效防盗
提高盘点效率  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一次性准确地读取整箱商品的全部数据,店员不需逐件清点货品,通过手持式识读器便可以一次读取5~7件货品信息,大大缩短盘点时间。
防盗  RFID识读器具有能够实现在非光源环境下快速识读的特点,可以有效识别出运动物体以及非接触非可视物体。 
 
应用自动识别技术  潜力巨大
为全面了解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使用现状,对数百家服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另有少数小型企业。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多数为自有品牌企业,近半数企业的服装产品SKU数量在8000以上,生产经营的服装产品遍及了全部服装品类。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商品条码在服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出入库管理、分拣管理、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货物运输、库存管理、零售结算、门店收货、门店盘点、数据交换等环节发挥着作用。大型服装企业使用的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其中,大中小型服装企业均在分拣管理、库存管理和零售结算三个环节商品条码使用的比重较高,大型企业应用最多的库存管理环节占比为94.4%,中小企业为66.7%。此外,中小企业在出入库管理和门店收货环节与大型企业仍存在差距(如图1)。
 
图1  商品条码在大中小型企业应用环节交叉分析图
 
商品条码及RFID技术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环节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RFID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程度相比成熟的商品条码系统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部分服装企业已应用RFID技术于除原材料采购外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其中出入库管理应用程度最高,达到16.22%;库存管理次之,为13.51%;除原材料采购外,产品生产、加工的占比最少仅为2.7%。
 
图2  商品条码、RFID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环节
 
根据服装企业反馈,在使用过程中RFID可以实现读写速度快、效率高,抗污染和耐久性好,信息存储量大,便于供应链各环节管理等优点。但是目前我国服装制造环境下,一部分企业应用RFID系统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现阶段RFID电子的标签成本较高以及系统改造的成本压力造成的。此外,服装企业反映对RFID系统了解不多,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也是未投入采用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还认为目前的条码识别及物料系统已经可以满足生产、物流、零售等企业需求,无需引入RFID系统。
 
图3  RFID在各服装类别中的应用
 
各服装产品类别的RFID应用情况如图3所示。总体上看,男装品牌占到有效问卷总量的20.8%,女装占到总量的16.7%。从各服装产品类别看,得益于较高的附加利润,职业装和运动服使用RFID标签较多,分别为29.4%以及34.5%;而由于金属件会对RFID标签产生干涉等原因,内衣和服装配饰使用RFID标签较少,仅为12.5%和13.3%。
此外,大多数企业在标准化商品条码之外,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编制了企业内部码,这两套编码系统需要分别维护,标准化商品条码的录入系统无法与企业ERP生产管理系统对接,增加了工作量及运营成本。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甚至仍有8%的服装企业尚未使用任何自动识别技术,缺乏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意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服装企业发展越发严重的两极分化现状。
服装商品的特点决定了服装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使服装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会在生产开始之前,制定详细的产品计划,产品计划对成衣的款型、颜色、号型、生产数量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因产品属性众多且各企业管理规则各不相同,为准确定义每件产品的属性,给后续的各项管理提供必要手段,企业会对每一件计划生产的成衣进行编码,使每件预生产的成衣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再使用专用的条码打印机将条码及其他相关信息批量打印成生产标签,供生产环节使用。
 
应用自动识别技术 赢在未来
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成为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有力推手。在服装生产环节,将RFID芯片植入生产标签,将为生产过程提供能多的信息支持,并可实现生产过程数据获取的全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人工扫描的工作量,自动完成工时计算和生产线锁定,并能远程监控生产状况,使生产管理、流程安排和工资结算更加科学合理。
二维码将在更多领域展开更广泛应用空间。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变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线上选购、手机自动支付成为主流,二维码已成为企业开展业务、增强市场互动的主要方式。二维码可记录的信息量大、范围广、编写自由、生成便捷,且不受扫描设备的制约,将在许多环节取代一维码并产生新的作用。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直接与企业信息对接,在商品防伪及信息收集共享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自动识别技术将为服装商品质量监管和商品质量追溯提供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需求越发强烈。以往的手工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范围的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产品数字化技术逐渐引入生产产品追溯系统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商品质量追溯不但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使假冒伪劣商品失去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保护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维持了整个行业的基本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是信息传递,自动识别技术是信息传递的有力工具。在未来,包括商品条码、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等在内的自动识别技术,将逐渐成为串联服装行业全链条完整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对接和实时交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希望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助力我国服装企业降本提效,实现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搭建起贯穿服装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流的标准桥梁。
 丁一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7年第3期总第13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