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中国ECR委员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赵晨 姚驰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国ECR委员会作为消费品行业重要的组织,一直以来坚持倡导和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鼓励会员及业内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循环经济,倡导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和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和生活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种场合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即“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它是至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联合国组织、发展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团体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行动蓝图。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重点和必要性,确定实施可持续发展,认真履行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自此,可持续发展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
2003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科技部、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制订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总结了我国在过去10年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具体要求,在“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可持续发展都被列为重点内容。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十三五”规划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中指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调全面推动能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200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
•可持续发展指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人类和地球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三大核心要素: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且对个人和社会的福祉都至关重要。
•消除一切形式和维度的贫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促进可持续、包容和公平的经济增长,为所有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减少不平等,提高基本生活标准,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和包容性,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和可持续管理。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70/1号决议《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为人类、地球和繁荣制订行动计划,并加强世界和平与自由。改变世界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组成部分被提出,呼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如图1所示。
图1  改变世界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期限仅剩10年。联合国秘书长呼吁社会各界在全球、地方、个人三个层面上开展十年行动:
1.在全球层面,采取全球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强的领导力、更多资源和更明智的解决方案;
2.在地方层面,政府、城市和地方当局的政策、预算、制度和监管框架应进行必要的转型;
3.在个人层面,青年、民间社会、媒体、私营部门、联盟、学术界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应发起一场不可阻挡的运动,推动必要的变革。
 
中国ECR委员会的绿色发展践行
中国ECR委员会一直以来坚持倡导和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地球、人类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影响,同时充分了解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变革,需要发挥更强的领导力,才能够造福人类、善待地球。为此,中国ECR委员会积极发挥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倡导会员企业积极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12项“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为目标,鼓励会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循环经济,引导理性消费,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未来贡献力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行业领导力,履行社会责任,体现社会担当,中国ECR委员会与ECR国际总部和各个国家、地区的ECR组织相互学习和借鉴,将国际经验带到国内,也将国内的优秀心得分享和传播至国际。以循环经济为例,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导向,国际上倡导绿色理念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中国也在极力推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打造命运共同体。作为物流配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托盘的绿色发展一直是中国ECR委员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之一。因为托盘的材质和应用效率的关系,从业者和用户不得不考虑它的绿色可持续的应用模式和工作场景。在中国ECR委员会的会员企业中,有很多托盘企业考虑到了绿色发展模式,利用可再生原材料、持续维修和维护、报废材料再利用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
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供应链上下游贸易伙伴使用统一尺寸的标准托盘实现带板运输作业,托盘随同货物一起流转,中途尽量不进行托盘更换,并在终点进行回收,经检验和适当维修后再进入公用系统网络进行循环使用。中国ECR委员会的相关会员企业正在积极推动行业的托盘循环共用,在大幅提升物流资源使用率的同时,减少固体废弃物,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与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密切相关的,是码板标准的统一。随着国家标准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以及《商务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的发布,联运托盘尺寸进一步统一为1200mm × 1000mm,码板标准也随之统一。通过对码板高度、超亏板、码板方式、绑扎方式等进行标准化,能够减少翻板作业,降低人工搬运成本,同时可以实现空间最大化和物流供应链的效率最大化。中国ECR委员会发布的《带板运输应用指南》,对循环共用托盘标准、带板运输作业中的码板标准、订单模式、托盘化运输的货物交接、托盘流转模式、托盘的资产管理、物流设备标准、零供企业的电子信息交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实施电动车运送的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中国ECR委员会积极学习和了解最新政策,并发挥政企纽带作用,组织会员企业向有关政府部门反应政策实施情况,让政策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实现绿色电动车运输模式的真正落地应用。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绿色健康的产品。而事实上,负责任的消费方式不仅仅是购买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选择绿色包装、废物回收循环再利用、减少食物浪费等都属于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更加有效的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和工作改进,提升消费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更好地推进整个市场的绿色发展。
企业通过减少塑料应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包装循环利用等措施,加大自身的绿色发展能力,从一个传统生产企业慢慢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绿色企业,首先是内生动力,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绿色发展企业,因为工厂摒弃传统技术,减少高污染工厂以及一次性提高成本,对于一个企业不是一件小事情,需要领导从上到下的决心和绿色技术的支持,以及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才会真正地实现绿色企业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独自的绿色改变,还不足以推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绿色发展。因此中国ECR委员会作为消费品行业重要的组织,倡导会员及业内企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模式和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和生活模式,为国家和世界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全球各国和社会各界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和大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当然,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将会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绿色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将会成为时代精神。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赵晨 姚驰

《条码与信息系统》2020年第3期总第157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