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图解企业条码管理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刘静

企业条码管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编码、印刷、使用三个方面,见图1,把它和下面的图2、图3、图4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一张完整的企业条码管理图示。用图解的方式,把其中的关系、层次清晰地表现出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可以说基本做到了:一图看懂企业条码管理。
 
 
编码环节的管理
编码环节的内容如图2所示。
 
条码的组成  
商品条码一般分为4个部分,共13位数,按3-5-4-1分,即前缀码、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
编码规则
所谓编码,就是编写商品代码。编码应遵循以下规则:
唯一性  基本特征相同的商品视为相同的商品,那么分配相同的商品代码;不同的商品分配不同的商品代码。也就是:每种可以单独销售的具体商品(销售单元)分配一个代码。杜绝同一商品用不同的代码表示,同一代码表示不同商品的混乱局面出现。
稳定性  商品代码一旦分配,如果商品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
无含义性  商品代码不表示与商品有关的特定信息。因此在编码时,应坚持无含义性原则,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计算校验码
如果需要计算校验码,可使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站(http://www.ancc.org.cn)上的在线计算工具,位置为:综合服务-综合查询-校验码计算工具。
编码记录
记录的表格应采用产品名称、包装、规格等对产品进行分类、锁定,由此对应不同的编码(如表1所示)。
 
 
记录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保存在电脑中的Excel表,方便复制、截图,进行交流、沟通,但是电脑中的资料改动,并不留痕迹,不好追查,所以应同时采用纸质的本子记录。这样,电子和纸质的两种方式进行对照,就不会出现忘记、遗漏的情况了。
 
印刷环节的管理
印刷环节的内容如图3所示。
 
三要素
印刷三要素包括印刷位置、放大系数和颜色选择。
印刷位置  确保符合GB/T 14257-2009《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放置指南》的规定。首选位置:在商品包装背面的右侧下半区域。避免选择的位置:会使条码符号变形、受损的地方,有穿孔、冲切口、开口的地方,转角处或表面曲率过大的地方,会被包装的折边或悬垂物遮盖的地方。
放大系数  对每款商品上的条码,尽量选择放大系数为1.00的商品条码尺寸。
颜色选择  选择规则是深色作条、浅色作空,保证所产生的反差符合标准。推荐采用最理想、最安全的颜色搭配——白色作底,黑色作条。如果装璜底色与条码颜色选择发生冲突,就辟出一块白底专印条码符号。
供应商评审
合格供应商应符合的条件: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质量稳定;供货准时;价格合理;售后服务良好。
对印刷厂的评审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严格把关。软件主要包括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商标印刷许可证、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印刷厂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硬件主要包括企业的印刷设备、检验设备的完整性、先进性,必要时还可以到现场验厂。
印刷合同
在合同中注明条码质量要求:将国家标准GB12904-2008《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GB/T18348-2008《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的要求纳入印刷合同中,明确印刷企业的质量责任和惩罚措施。
    
使用环节的管理
使用环节的内容如图4所示。
 
对印刷有条码符号的包装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在多个环节实施质量检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转。
进厂检测
所有的包装物实施进厂检验,对条码印刷质量采用目测,抽查合格方可入库。
对条码的外观要求为:
条码符号表面整洁,无明显污垢、皱褶、残损或穿孔;
条码符号中的数字、符号印刷完整、清晰;
条码符号无明显脱墨、污点、断线;条的边缘整齐,无明显弯曲变形;
条码符号的墨色均匀,无明显差异。
使用中的检查
在使用过程中,检查包装物的质量(包括条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有一部分商品条码在印刷企业印刷之后,经检验为合格品,而在企业使用过程中却成为不合格品。对此,注意事项主要有三个方面:
再次加工:穿孔、冲切口、开口、装订钉、拉丝拉条、接缝、折叠、折边、交叠、波纹、隆起、褶皱、折边、悬垂物等应避开条码符号所在的区域。
喷码:喷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应避开条码符号所在的区域。
放置、运输:应避免与地面、墙壁或其它硬物的摩擦,以免造成条码符号刮伤,而无法识读。
成品入库检测
成品入库时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将条码质量也纳入其中,合格方可入库。
把图1、图2、图3、图4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企业条码管理大图,它有利于结构化思考,提高理解的深度和记忆的速度。利用这张图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层层把关,对于确保条码质量、防范质量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都江堰天旺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刘  静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7年第3期总第13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