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四川省条码符号印刷品抽查质量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刘斌

高质量的商品条码可以为企业在贸易往来中起到通关快速,结算高效,仓储、物流环节无缝衔接等作用。条码质量作为条码应用的基础,须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应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和时代一起前行!

 

随着自动识别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商品条码已经成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高质量的商品条码可以为企业在贸易往来中起到通关快速,结算高效,仓储、物流环节无缝衔接等作用。但很多企业对商品条码质量、商品条码知识和标准掌握不到位,以至于商品条码质量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在日常贸易往来中带来不便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川省条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四川省唯一获得计量认证的法定质检机构,每年都对全省范围内的系统成员及商品条码印刷企业进行抽检。
现提取2016~2018年的数据,对条码符号印刷品的质量状况和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为今后条码质检工作提供帮助。
 
专项抽查的基本情况
2016~2018年,抽查对象覆盖了全省21个市州,共对485家企业的条码印刷品进行了检验。产品全部合格的企业有390家,企业合格率为80.4%。共抽样检验1650个批次,其中,1500个批次产品检验合格,合格率为90.9%。
其一,大型企业(注册资金大于等于100万元)共282家,抽样检验936个批次。其中,875个批次产品检验合格,合格率为93.5%。
其二,中型企业(注册资金大于等于50万元小于100万元)共72家,抽样检验260个批次。其中,226个批次产品检验合格,合格率为86.9%。
其三,小微型企业(注册资金小于50万元)共131家,抽样检验454个批次。其中,399个批次产品检验合格,合格率为87.9%。
通过大、中、小微型企业合格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大型企业的条码质量略优于中、小微型企业;小微型企业还小胜中型企业一筹。由此可以看出,商品条码的质量是可以通过不算太复杂的管理加上企业对条码质量的重视,就可以得到大幅提高的。
 
问题项目及分布情况
通过对三年的专项抽查数据整理发现,有150个批次的产品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09%。 其中,不合格的检验项目主要有:符号等级、译码数据、空白区宽度,均有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情况。经统计,符号等级不合格的产品有53个批次,占不合格产品的35.3%,因空白区宽度不合格而导致符号等级不合格的共有89个,占不合格产品的59.3%;符号等级、译码数据均不合格的有8个,占不合格产品的6.4%。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目前商品条码最主要的质量问题还是体现在符号等级和空白区宽度这两个方面。
 
2016~2018年各合格率数据对比表
 
 
问题产品原因分析
1.企业对商品条码不够重视,且简单地认为,商品条码印刷品的质量好坏不会影响产品内在质量,从而主观上忽略了对商品条码编码、设计、印刷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造成了不合格商品条码的产生。
2.企业对相关条码法规和 GB 12904《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国家标准不够了解,虽有条码应用需要,但未切实按照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设计制作条码符号印刷品。
3.企业只考虑产品包装新颖、美观,忽略了条码符号的质量要求,任意扩大或缩小条码长度、高度,过度减少左右侧空白区宽度;选择不合适的印刷载体等,造成了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降低。
4.为节约成本,企业没有采用原版胶片设计制作条码符号,使条码印版的精度降低;没有对印刷企业进行条码印制资格审查,使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企业也在生产条码印刷品;在条码包装印刷完成后,缺乏收货验收质量控制,加大了不合格条码印刷品产生的几率。
5.部分印刷厂、包装设计公司对商品条码相关法规和国家标准不熟悉,没有专门的条码印制质量控制体系和保障措施,对委托企业提出的条码设计制作要求不能严格把关和提出纠正建议,将错就错,造成不合格条码批量产出。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条码应用也将迎来新的提速期。条码质量作为条码应用的基础,须得到全面提升,并且应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和时代一起前行!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刘斌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5期总第153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