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图片新闻  正文

统一编码与标识助力汽车质量监管

——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5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作者:殷秀凯

2015年9月22日下午,“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总结会”在重庆召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兼“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张琳,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钟建东出席会议,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副秘书长唐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王毅,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范荣妹、副院长解如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早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重庆、浙江、陕西、湖北、安徽等分中心的专家,以及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上海通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永机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范荣妹主持。

会上,钟建东代表重庆市质监局,对出席本次“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总结会的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选择在重庆试点,充分体现了对重庆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落实《重庆市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推动重庆地区制造业信息化与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作为专项试点的承担单位,积极与重庆力帆发动机公司及配套供应商合作,开展标准制定、项目应用研究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专项工作的“重庆经验、力帆标杆”。

与会领导、专家听取了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陈震宇作重庆试点工作汇报;参与试点企业对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力帆公司代表表示通过参与试点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支持了质量追溯;汽修协会配件工委会副主任张早根介绍了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及“同质配件”工作的进展,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在重庆地区的工作力度。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了GB/T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她指出,该国家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

最后,张琳书记听取了参与专项工作各单位所做的总结,代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向他们表示了感谢,充分肯定了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及各参与单位所做的工作,并对“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工作作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他强调,专项工作从2012年启动至今取得了九项成果: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工作力度,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促成了全国第一套符合GS1规范的汽车零部件追溯系统在重庆建立;专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汉信码的应用、扩大了“位置码”在行业的应用,而且促进了系统成员的增长,促进了与汽车维修行业的合作,支持了重庆地区行业及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重庆试点的成功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张琳还提出八点希望:要总结好专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经验,将重庆地区的工作引向深入;在各地逐步扩大专项成果,服务国家监管和缺陷产品召回,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面推动在生产及维修两大领域的工作;探索建立科学高效、可复制的推动模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各方面“共治”的积极性;在10月14日-16日的scanchina南京展览会宣传、展示试点成果;帮助先期参与试点的自动识别技术会员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在制造业统一编码标识的应用新领域。

张琳号召,专项工作要用国际视野来推动发展,以物品编码国际化促进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走出去。

作为落实十部委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规范并统一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编码与标识,提高汽车零部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有助于零部件和整车企业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产品召回,有利于汽车服务市场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企业、维修和流通领域的诚信和品牌建设。因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把专项工作纳入中心整体的工作战略,作为中心由一维条码“快消品”向二维条码“制造业”领域应用拓展的重点,为质量追朔、政府监管和“汽车时代”服务。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琳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钟建东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


阶段总结会现场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