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物联网驰援战“疫”:可实现生物样本管理“零接触”“零误差”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6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竹青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各显身手”,硬科技团队和产品站上潮头,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新生力量。近日,记者从团队主体源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获悉,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的“生物安全可信管理平台”系列产品,目前已驰援战“疫”一线,协助提升血液等人体样本采集检测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以向火神山医院捐赠的“医盘点——非接触式快速盘点系统”为例,该系统以物联网芯片技术为核心,融合AI和区块链技术,赋予每个目标体唯一的芯片身份标识,真正做到“一物一码”,解决战“疫”一线检验、输血、后勤、临床等科室盘点样本、血液、试剂、设备时效率低、人工作业量大、易出错、易交叉感染、过程责任不清等问题。

“生物样本、血液制品等生物资源的精准管理已经成为刚需。”宏诚创新副总经理韩思淼告诉记者,样本、血液制品等生物资源所涉及的“采、运、制、储、用”等流程涉及的业务环节多、操作人员多、环境要求严,对于精准科学管理的要求高,然而目前管理手段还比较传统,国内大多数机构仍采用传统的“条形码”进行管理,尤其在每个环节之间的盘点和交接过程中大量依赖人工操作,不仅处理时间长、污染错漏风险高,且事后无法溯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因此,安全、高效、精准地管理和使用生物资源,包括康复者捐献的血浆等,是打赢防疫反击阶段战役的关键举措之一。”韩思淼介绍,公司目前拥有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是国资、中科院重点注资参股的“独角兽”企业,“生物安全可信管理平台”系列产品是由宏诚创新团队“十年磨一剑”自主研发,成功解决天线设计、材料工艺、碰撞算法等物联网传感底层技术难题,使无线传感技术可以精准可靠地工作在-196℃深低温、液态、金属离子环境中,通过业务节点上“人-机-物-时间-动作”的自动化快速精准绑定,使信息流、实物流、操作流归一。

“可以说,生物安全物联网,是物联网皇冠上的明珠。”韩思淼解释道,生物资源涉及采集、检测、制备、储运、临床使用等诸多环节,流程长,所处电磁环境复杂,对天线技术、材料设计、封装工艺、通信算法、定制设备及系统平台等提出了远远超出通用场景的物联网的要求,必须在大量底层科技矩阵式突破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看到,在类似的大型突发事件来临时,医护人手空前紧缺,我们更需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代替常规人工操作,实现医疗物资的智慧管理和快速调配,在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消耗。”韩思淼说,尤其是像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传染病,生物样本盘点、交接等工作方式亟需优化为“非接触式”,以避免流转中的交叉感染。同时,以物联网催生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紧急情况下医疗物资的预判程度,实现“向前可追溯,向后可预测”,有助于合理分配和调度医疗资源。

据了解,此次驰援火神山的“医盘点”系统是“生物安全可信管理平台”系列产品之一,包括带有物联网芯片的标签、样本批量扫描仪、采集终端一体机等智能设备。该系统通过“标签+智能硬件+软件平台”的组合,实现了菌(毒)种、血液、干细胞等生物资源单品级别全流程、全品类、全温域安全监控自动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使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盘库与人“零接触”、存储“零误差”、安全“零风险”、监管“零死角”、应急“零延时”。

目前,宏诚创新“生物安全可信管理平台”系列产品已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毒)种保藏中心、解放军采供血中心、安徽省血液中心,苏州、宁波、衢州、廊坊、张家界等多个市级中心血站,以及北京医院等数十家医疗单位上线使用。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