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远程办公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7日 来源:消费日报网 作者:一鸣

在春节后的首个复工日,很多人开始在家办公。这里面,除了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还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机构、政府、事业单位的从业者。试想,如果证监会、卫健委这种机构准备发布一条重要消息,他们会在微信群里面进行热烈讨论吗?一旦传错文件,或者重要信息被黑客拦截,引爆的不仅是舆论,而是巨大经济的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形象损伤。

远程办公需求要辩证看

可以看出,对一些需要很强保密性的企业来讲,远程办公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沟通中的信息安全。从全球来说,通信安全也越来越被重视,数据信息已经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威胁到数据安全的风险就是企业最高风险。 同时,数据泄露成本也在极剧上升,IBM发布的全球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企业数据泄露的成本在5年内上升了12%,平均成本已达392万美元。

根据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一份复工报告显示,政府相关机构在家办公的比例为20%,属于中偏下的水平,在家办公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单位由于信息安全的考虑会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保护数据,使得员工无法远程访问办公所需的信息。

“远程访问内网核心应用,同时还能保障数据安全,这才是远程办公的刚需。”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表示。

确保数据安全,为企业和机构的远程办公规避风险

信源豆豆就是一款极其注重远程办公信息安全的即时沟通工具,也是信息安全上市公司北信源旗下的产品。目前,公司已经服务了能源、金融行业的支柱型国企央企、各级政府和一些涉密单位。

不同于钉钉、企业微信搭载在公有云上,信源豆豆是一款私有云部署的产品,拥有和市面上所有即时通信软件功能的同时,可以让企业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核心数字信息。私有云部署也没有想象中的繁琐。一般部署的时间只需要两个小时,根据公司的防火墙规则进行设定即可。

当然,公有云产品的好处有很多,有些产品也是免费的,意在获取更多用户,形成网络效应。不过,也是基于这个目标,这类产品因为性能、成本和用户体验的考量,很少会在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加密。这也意味着在存储和网关传输的过程中,内容有更多潜在被实时窃取的风险。

在信息加密方面,信源豆豆在手机、电脑等终端存储和点对点通信过程中都采用了非对称的公私钥体系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需要极高加密强度的场景,比如银行交易等。

信源豆豆另一类保护信息的功能是 “橡皮擦“和“阅后即焚“。终端的个人用户可以完全对自己的文字、语音等聊天记录拥有控制权。用户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消除过去的记录,并在聊天双方允许的情况下将记录在双方手机上都完全删除。在服务器端,企业可以设置聊天记录是否在服务器上进行加密存储,或者根本不存,再结合终端用户间的记录删除机制,从而保证信息产生、通讯、存储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保密性。

同时,信源豆豆还有款独特的通讯录隐私功能,对于重点的联系人,用户可以设置隐藏功能,防止好友关系被其他人知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个功能适用于保护还没有公布的战略合作以及重要的联系人保护。

除了上述功能外,为防止信息泄露,信源豆豆还在产品加入了个人水印,截图和拍照时都会显示该用户的水印信息,也方便追踪信息泄露的路径。

在应用打通上,信源豆豆也有了一些进展。第三方的服务商可以通SDK将应用集成到信源豆豆中。例如,某建筑行业的客户就将自动搜索当地招投标信息的功能集成到信源豆豆中,让员工无缝得获取、交流业务信息。

近期,信源豆豆也积极走向海外,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和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标的是纽交所上市的协同办公服务商Slack。从品牌塑造上看,信源豆豆曾为国际大型国际会议提供过安全调度服务,这是走向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背书。

安全已经是全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忽略的环节,像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努力去提升信息安全的能力。2019年,阿里云先后收购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九州云腾和网络安全服务商长亭科技。而腾讯除了在2020年初投资网络数据安全服务商聚铭网络外,在腾讯云安全平台方面也是频频发布。

作为北信源旗下的产品,信源豆豆这款产品的基因里就有对隐私、保密上的设计理念。与其他通信软件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沉淀、积累更加深厚,前者着力于“补足”,而信源豆豆则是为信息安全而生的。因此,面对像支柱型的国企央企以及重要的政府单位,信源豆豆从产品理念、技术壁垒和渠道布局上,都更加符合客户的标准。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