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高端访谈  正文

物流正道:持续、健康发展——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作者:本刊记者:郑昱 实习生:段菲凡

导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重要举措。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何黎明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历任物资部、国内贸易部人事劳动司副司长,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总经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法定代表人)、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中国国际贸促会物流行业分会会长、亚太物流联盟主席、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董事等职。参与了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起草和讨论工作,提出了有关扩大消费、搞活流通的政策建议,主持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城市配送体系及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财税支持政策研究》《全国物流园区发展研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专项评估》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作为重要举措。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是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变,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推进行业转型的关键一环:基于物联网,利用条码、二维条码、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实时、准确、快速采集和传输信息的特点,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从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客户服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进而推进中国物流业向现代、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先生,为读者解读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遇。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程?物流业对发展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以下简称“何黎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开拓创新,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地位得以确立。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单列一节,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09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列入“十大产业规划”。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业内称为“物流国九条”)。各部门、各地方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物流业运行持续快速增长。2002-2012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012年达 3.5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中有降,从2002年的18.9%降为2012年的18.1%,相当于当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物流企业群体初步形成。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显示,按照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的50强物流企业,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超过50亿元的有27家。

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物流融合发展。如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烟草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专业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等新的物流模式得到推广运用;供应链管理开始起步。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02-2012年,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近20万亿元,年均增长24.3%。到201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416.51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1.4倍;其中高速公路9.5万公里,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9.8万公里,比2002年增长36.6%。

 物流信息化和技术应用取得实效。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90%以上。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钢铁、汽车、医药、烟草、石化、零售等行业物流信息化走在前列,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发展。交通、邮政、食品药品监管等一批电子政务系统加快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和地方一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取得新进展。RFID技术在物流与交通领域应用获得政府支持。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

物流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物流服务领域全面放开。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加紧网络布局和服务提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开始“走出去”,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走出去”。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在工程物流、快递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行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统计工作不断创新。2006年起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全面监测物流业发展情况,特别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2003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10年来,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已发布了两个《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一批重点物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教育培训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824所高等职业学校和2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

 

记者:数据采集的自动识别技术对物流业的影响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如何看待物流中数据采集识别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何黎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世界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形成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流通模式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物流劳动生产率,拓展物流业发展的空间。

自动识别技术是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之一,在物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电子标签、电子单证、条码技术的行业普及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兴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并提出了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九大应用领域。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重点依托交通、物流等10个领域。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装备、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和车联网等物流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基于物联网的先进物流服务模式得以实现,为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低级阶段,提升物流信息化将成为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关键因素,未来,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可从条码数据采集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流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运输管理系统(TMS)和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企业物联网,提高物流企业信息采集效率和物流企业的准确性,实现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化。物流企业使用互联的智能设备,利用数据采集技术通过物联网获得对产品、资产、交易或人员的身份、位置和状况更强的可视性,从而推动更有效、更及时的业务决策,提升客户交互体验。

 

记者: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物流业进入怎样的阶段,您怎样看待这个阶段物流业的挑战与机遇?

何黎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正在进入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随着物流运行增速趋缓,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挑战。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依然不高,企业物流外包层次低,物流服务内部化特征明显。物流企业集中度不够,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低端化、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诚信缺失引发社会关注。物流效率和效益提升缓慢,表现在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以及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居高不下。物流市场风险加大,经营成本上涨趋势难以逆转。物流能力不足和运力过剩长期共存,多种运输方式不均衡、不协调、不衔接的问题依然存在。物流行业涉及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导致相关政策出台慢、落实难,体制和政策环境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我国物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一是要把握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机遇,在有效满足消费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中发挥物流业更大作用;二是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推动物流需求社会化和供应链一体化,带动制造业服务化;三是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加强城市物流服务体系的改造和建设,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四是要把握创新驱动的战略机遇,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新动力;五是把握开放型经济的机遇,打造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为其他产业“走出去”提供物流保障;六是要把握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机遇,推行绿色物流、循环物流、低碳物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记者: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何黎明:展望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一些新的趋势值得关注:

总体运行放缓趋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受此影响,我国物流运行增速有所趋缓,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进入适度增长的战略调整期。物流需求结构加快调整,进出口物品和生产资料类的物流增速放缓,与内需相关的快速消费品、电子消费品等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电子商务物流增速迅猛,与民生联系紧密的食品、农产品、药品等物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潜力巨大。汽车物流、烟草物流、化工物流等工业制造业物流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企业服务专业细分,重点领域加速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消费市场的繁荣,物流业的战略价值逐步从简单的降低企业成本,延伸到帮助客户企业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企业更加重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发个性化、一体化服务,聚焦细分市场,增强专有技能的积累,在专业领域做强、做大。在冷链物流、汽车物流、城市配送等重点领域获得政策利好支持,将获得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产业链延伸服务,逐步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

经营模式实现转变,跨界融合多业联动。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和要素成本提高,倒逼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低成本、粗放式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让位于高效率、精益化的现代服务模式。上下游企业打破封锁,渗透融合走向深入,强调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组织方式日趋普遍。各类企业跨界经营,制造和商贸企业加快向物流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尝试进入生产和流通市场。多种业态深度融合,制造业、商贸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加强协作,创新物流模式。金融与物流深入融合,提升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能力。

基础设施快速升级,整体效能有待发挥。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场站组成的“网络化经营”的综合物流节点网络还有待完善,物流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尚未完全形成,物流节点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套保障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产业地位虽已确立,政策环境仍需改善。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已经确立,但管理职能并未落实到国民经济相关管理部门,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还有待细化落实,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还有待推进。

 

记者:在推动物流行业深入发展方面,您有何建议?

何黎明:“稳增长、调结构、抓整合、促转型”是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中心,进一步树立整合理念,促进结构调整,加大转型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增长质量,完善物流业服务体系。

坚定信心,主动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双双实现翻一番,也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行业从成本驱动、速度优先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的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转变观念,推动整合发展。物流业的核心理念和强大生命力在于整合,这也是新时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把握制造业产业升级、流通业体制改革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坚持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打破上下游物流瓶颈的整合思路。引导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整合方式,提高企业集中度。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合作,应对竞争压力。

加强管理,注重科学发展。物流企业要抓好战略管理,顺应市场需求,收缩竞争力不足的战线,调整业务结构和组织架构。要抓好市场管理,聚焦细分市场,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客户联系。要抓好服务管理,注重服务的精细化、高端化、个性化,推进精益物流服务模式。要抓好成本管理,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健全成本考核体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多业联动,促进融合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竞争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将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探索与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种产业的融合渗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流通方式转型。要始终坚持以最终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强与客户企业的联系合作,展现整个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期,与前几次技术革命不同,我们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要密切关注新兴技术、新型能源、节能减排、物流信息化等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与试点示范,加强科技转化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自律,坚持诚信发展。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迅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物流市场无序竞争、恶意欺诈、诚信体系缺失等问题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要建设行业诚信体系,推进A级企业和信用企业评估,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提高从业人员道德素养。要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和行业软实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行业精神风貌。

新时期物流业发展亟需政策引导和支持。我们期盼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继续抓好“物流国九条”等政策的落实,真正落实物流产业地位,切实为行业发展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