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基于GS1系统的上游供应链整合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7日 作者:张成海 刘佳 孙小云

导语: 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整合是一种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并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进而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

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整合是一种供应链伙伴之间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并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进而进行更高水平的合作的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协调管理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高效管理,目的是以低成本和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如果以产品制造商为分界点,供应链可以分为两部分,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其中上游供应链为制造商及其供应商的环节;下游供应链是指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示意图

 相应地,上游供应链整合是指为了改进制造商和其原料、辅料及包装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的效率,通过共享信息,双方都能够对成本、数量、配送时间和生产等进行判断,以简化生产流程,双方所建立的一种协作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上游供应链整合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市场进入产品过剩时代,企业很难继续按照大批量、少批次、单品种的社会化大生产思路进行发展,转向按照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生产模式进行短平快式的发展。这给企业传统物流供应链带来了极大冲击,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企业和相应机构关注的焦点,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尤其如此。

目前,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的上游,制造商和其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等各级供应商之间在进行贸易活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贸易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到配送、到收货消耗、到补货再到财务流程。长期以来,上游企业一直没有优秀的解决方案与信息化管理工具来优化这些业务活动和设计环节,贸易伙伴间缺少协同,制造商和供应商在业务合作时,由于企业间使用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数据交换模式,导致不必要的成本的增加,延误了交易时间,并常常产生沟通障碍,对合作效果的可测性产生阻碍,例如在交易上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因更正误差产生的延迟,以及不可避免的信息隔阂和误解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上游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提高,进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从根本上说,快速消费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缺乏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和标准平台的管理方法与实践。

一、国际现状

国际上,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方面已有较为先进的探讨与研究,出现了一些致力于提高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效率的组织和机构,例如由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制造和零售企业成立的全球商业联盟(GCI),致力于食品零售行业有效管理的食品零售机构(FMI),专注于美国食品和酒水安全的食品杂货制造商协会(GMA)等。这些组织机构旨在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也有大量学者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了研究,且大都集中在信息技术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的改进上面,如条码与射频识别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PC物联网技术等等。

为了改善上游供应链之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同时更好地推广GS1系统,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于2003年开始与GCI合作,并网罗快速消费品产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如P&G、Nestle、Unilever、Sara Lee、Henkel、Danone等,成立了上游供应链倡议工作组(Globle Upstream Supply Initiative,GUSI),以GS1编码标识及GS1 eCom信息交互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UIM(Upstream Integration Model),见图3,为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整合,并为实现业务与信息双协同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GCI关注零售商环节,致力于零售商与制造商的下游供应链整合。GUCI关注供应商环节,致力于供应商与制造商上游供应链整合,这两个组织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效率。

图3   全球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

 UIM模型是目前国际上针对上游供应链的先进的标准化信息模型,它为上游制造商和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过程和数据交换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和标准化语言,并旨在改善上游供应链的效率。模型作为新兴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所采用,如:联合利华和西纳顿公司包装公司通过业务整合提高了原材料供应的效率;宝洁和诺维信通过实施供应链整合项目提升了双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企业间的信息协同程度;IBM智慧供应链领域等都试点实施该模型并来了极大的利益。

二、国内现状

我国对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条码技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期,目前已经制定了供应链相关国家标准40多项,很好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效率。

但是目前国内在快速消费品领域供应链整合的研究还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的分析上面,有的也提出通过信息整合以提高顾客响应速度,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模型。

上游供应链整合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关于供应链整合的一些技术方法实践,例如持续补货计划(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等,都是把焦点放在下游供应链中,在零售商和其供应商之间得到实践和推广,而在供应链的最前端——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之间缺乏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国内较为先进的企业苦于没有相关的具体可行的技术研究作指导,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上游供应链的发展。因此我国亟需进行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的研究,促进我国供应链结构转型和升级,迎接即将到来的全球化供应链新形势。

三、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

1.商业原理

当前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商向制造商提供的主要是: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上游供应链的状况是:制造商与供应商在信息交互时,由于企业间使用不同作业方式和数据交换模式,导致成本的增加,延误了交易时间,并常常产生沟通障碍。为此,上游供应链的制造商与供应商间会制定框架,定义流程,确定交易项目编码和位置编码以及交换信息(报文)的内容。

基于以上现状,UIM提出了“整合供应商”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要改进制造商与原料、辅料和包装的各级供应商的供应链。UIM通过共享信息,双方可以就成本、数量以及交付和生产时间做出判断,以便简化生产流程并迈向合作伙伴关系;使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上游商业流程和数据交换标准化,保证制造商和供应商信息整合有一个商业流程与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

UIM确定了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所需的信息交互流程模型和业务模块,为每组商业流程以及这些流程相关数据的转换建立了清晰的连接,共包括六个构建模块:整合协议、主数据一致、采购、需求和供应信号、到货、财务结算。商业流程分组及构建模块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UIM模型示意图

注:* 项目主数据包括GTIN、GLN和属性三部分。

** 上图是一个完整的模型图。但在具体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整合时,双方会

确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协商选择相应的交互信息,如:制造商与供应商间

可根据约定选择由供应商开具发票,也可由制造商自行开具发票。

2.信息标识与数据交换标准

为解决数据交换的问题,供应商和制造商应该运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编码对供应链上的各级包装单元和贸易参与方进行标识。供应商和制造商应该使用的主要标准有:

•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 给每一个贸易项目分配一个唯一的国际通用的EAN·UCC代码,即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每个GTIN数据结构都用条码符号表示,以便通过扫描将标识代码用于自动数据采集和电子数据处理。

•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每个物流单元都作为单独的实体,用SSCC作为唯一的标识。当应用到集装箱或者货品的包装上时,SSCC通过应用标识符(AI)用UCC/EAN-128条码在物流标签上表示,被供应链中所有参与方用来管理货物从发送到目的地的位置移动。

•位置码(GLN):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或物理实体进行标识的代码。在电子报文中位置码用于标识有关实物和信息流动中的参与方与位置。

上游供应链中新近出现的一些新技术,都以现有的EAN·UCC标准为基础,如应用RFID的公司需要满足EPC编码数据结构。现有的EAN·UCC项目编码标准已经嵌入到新的EPC结构中,能对供应链上的单个产品或多个产品进行跟踪。

3.模块的描述

1)整合协议

 “整合协议”是UIM实施的第一个模块,定义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电子供应链整合的操作与战术协议。主要包括库存目标设置、数据共享程度、需求变化的可接受水平、交货要求、运输要求、库存管理、支付要求等方面。在整合协议中可能会涉及许多具体的规定,但其中的三个规定会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截然不同:

•谁启动和管理采购流程,是制造商还是供应商?

•谁出发票?目前通常是供应商。在有些情况下,制造商有自己的账务流程;这时供应商不出发票给制造商,而是根据协商一致的标准,制造商自己出发票并据此付款。

•通过哪些技术可实现自动化,如何实施?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供应商与制造商间还远没有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为了充分利用UIM的收益,在供应链流程中,贸易双方必须定义和识读可用来在供应链中跟踪和监控物品的条码、电子商务标准以及IT系统。

2)主数据一致

“主数据一致”模块有三个元素:

•贸易伙伴间项目的标识、说明和编码;

•贸易伙伴间位置的标识、说明和编码;

•对每一个项目和位置共有的属性达成一致,例如规范、物流处理信息、包装格式等。

贸易项目、位置和属性数据的实时一致与同步,可以使供应商和制造商能够对这些重要的基础信息做出共同的和及时的理解。所有的贸易关系都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在规范和物流信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基础贸易项目和位置数据的准确。UIM支持应用EAN·UCC标准描述项目、位置和属性信息。由于全球数据字典(GDD)提供了同步核心属性的全球一致的定义,UIM将其合理地应用到供应链上游。

主数据一致的数据交换包括两个单独交换的报文,通过贸易项信息报文在贸易伙伴间传递贸易项信息及相关属性,通过位置信息报文在贸易伙伴间传递位置的标识和描述。

3)采购

构建“采购”模块的目的:确定交货和订货条件,确保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一段时期内以明确的价格交付一定数量货物。提供包含基本信息的有效交易清单,以确保定单和发票能够自动生效。

采购条件通常由制造商确定,并且是整个采购合同的子集。采购条件依赖于整合协议和主数据一致步骤中建立的信息和数据。采购模块的数据通讯以采购条件报文形式进行。采购模块通过采购条件报文传递参与方及位置、订货量及价格、付款及交货条件等。

4)需求和供应信号

 “需求和供应信号”模块是指根据制造商原料要求,确定具体的交付数量和时间。贸易伙伴必须对流程达成一致以确保供应商原料的交付,并满足制造商的生产需要。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制造商驱动。 “需求信息”采用由制造商发送给供应商的采购订单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根据内部计算,把包括具体数量和时间的采购定单发送给供应商。

•供应商驱动。制造商可以提供背景信息给供应商,例如库存和原料信息(使用计划),根据这些信息,供应商也可以建议更改采购定单,以更好地满足制造商的需求并减少整个供应链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承诺使用制造商的库存和原料信息,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计算订单大小和计划交付的时间。

供应商必须接收相关的库存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库存、制造商库存、供应商库存以及供应链上任何其他库存数据。然后,供应商把制造商的原料信息通过公式计算出原料的实际需求。

制造商驱动情况下的需求信息由制造商通过采购单报文的形式发送。此外,制造商还可能通过原料需求报文和库存报文将有关原料需求信息等发送给供应商。

供应商驱动情况下的需求信息采用上述相同的数据交换形式建立库存数据和原料预测数据。

在更先进的一代数据交换系统中,库存和原料预测能够结合成一个单一的补货需求报文。不管是制造商还是供应商驱动的定单流程,最终的反馈是“计划供应报文”。

5)到货

 “到货”是指发货和运输到制造商的某个位置,包括产品发货和收货。收到发货通知后,制造商的IT系统准备接收货物,识读物流单元的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以确认这些货物的到达。

收货以包装的最高等级为基础,在这个等级上可以使用EAN·UCC代码。在发货通知中标识的包装单元必须根据EAN·UCC物流标签标准贴标签。收货通知确认货物的接收,对照发货通知,能够识别货物接收的相对于发货通知内容的可能差异。在更高级别的情况下,接收通知仅仅包括派遣和接收项目中个别数据(例如数量或其他相关项目数据如批次)。

6)财务结算

“财会”模块包括从制造商收到货物到发送或接收汇款通知的整个流程。财会包括货物交付后财务状况的数据交换,通过发票/自有账务发票报文来实现。实际的发票或由供应商出。通知付款内容的支付通知报文将作为最终数据交换的一部分。

4.国际上UIM实施的成功案例

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为制造商及其供应商之间的商业过程和数据交换创建了一个通用方法和标准化语言,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它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所采用,如宝洁和诺维信。

宝洁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拥有子品牌300多个,业务范围涵盖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该公司的产品制造散布于全球80多个国家,销售渠道达160多个,有着极为复杂物流供应链。诺维信公司作为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拥有超过40%的世界市场份额。该公司作为化工原料和辅料行业重要的生产商,与宝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针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两家公司于2004决定加强合作,基于UIM模型,对供应链业务单元和信息传输机制进行改造。改造前,双方订货模式为按制造商下订单模式进行制造、送货,库存运作模式为多级库存供应链模型,业务层级较多,供应链内有着较为严重的“长鞭效应”,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整合前订单处理系统

改进后,双方大量削减订单环节的无效作业流程,进行信息整合,将老旧的传统的订单补货方式,改为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量和库存量为依据,实施自动化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供应链模式。改造后的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图6   整合后订单处理方式

通过改造,提升了双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企业间信息协同程度,加强了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好处体现在:

•管理费用降低20%,减少了大量交易成本;

•降低了信息失真程度和库存程度,提升了周转率;

•运输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所有车辆基本能达到满载运输(FTL);

•降低了宝洁生产原辅料缺货率,提高了诺维信供货能力;

•缩短了双方企业的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对市场的敏捷度。

上游供应链整合模型基于GS1编码标识体系以及EANCOM/GS1 XML标准的应用,覆盖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原料预测、采购、原料派遣和接收、发票等需求,涉及整合协议、主数据一致、采购、需求信号、到货、财会六个贸易过程;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编码技术、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2期》

《202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