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印刷企业如何编制《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张璐博 刘晓洋

商品条码已广泛应用于商业、仓储、物流等众多领域,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条码不仅不能发挥快捷、准确和便利的优势,反而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条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印刷企业是保证条码质量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申请“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为了从源头抓质量,必须具备一份完整、标准的《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如何编制一份合格的《手册》,成为印刷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
印刷企业应根据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评审表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手册》。《手册》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制定条码印刷质量保证体系
确定条码印刷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印刷企业应保证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印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条码印刷品,并保证条码质量的稳定性。已经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可以把ISO9000文件的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条码印刷质量手册的内容。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应保持一致,既不能好高骛远,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也不能设定过低,无需努力就能轻松实现。要提高全体员工对条码印刷质量的认识,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质量。
 
形成符合条码生产流程的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图可以显示企业职能的划分,能够反应某个员工的工作负荷是否过重或松散,并可以使员工明确自己组织内的工作,增强组织的协调性,做到有任务迅速完成,有问题快速反应。一般来说,条码印刷需要一名或几名管理人员直接领导质量工作,具体成员可以分为业务部门、设计部门、印刷部门、质量部门、检验部门等,各部门之间应注意印刷各环节衔接顺畅,全面保证条码印刷质量。
 
明确相关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及岗位职责
确定了组织结构图后,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人员素质要求。印刷企业明确条码印刷各环节的负责人,包括主管领导、技术负责人和承接业务、设计审查、现场操作、质量检验等人员,还要针对不同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商品条码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加强岗位职责的学习,不仅做到职责明确,还要保证各个环境的衔接配套。
 
明确印刷设备的运转情况及作业规程
要确保条码印刷设备运转正常,保证条码符号质量。印刷企业要做好适性试验工作,通过印刷前对条码印制版所有的条按印刷增益的量进行收缩或减少,就可以实现对印刷增益的补偿。在进行大批量印刷前,做好打样工作,并认真检验小样,小样合格后方可大批量印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印刷时,也要进行不定量的抽检,随时调整油墨、温度等条件,保证条码印制质量。
 
明确检验工作程序及要求
按标准进行抽样和检验。检验记录与合格证应规范统一、项目齐全、字迹工整。在工作程序中明确检验合格放行程序,做到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投入下道生产工序。明确负责出厂检验人员和合格证签发程序,做到未经检验合格的条码印刷品不出厂。
 
制定管理制度
《手册》中的相关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商品条码印刷验证制度
业务部门承揽商品条码印刷业务时,应当查验印刷委托人的《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或者合法使用商品条码的证明文件,并保留复印件不少于两年。
商品条码设计审查制度
设计审查人员必须掌握条码质量的控制要素,熟悉国家标准,在条码的尺寸、颜色、位置等方面把好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的稿样不投入制版印刷。如果商品条码的设计由印刷客户提供,印刷企业在审查后发现问题,应和印刷的委托方进行交涉解决。
条码印刷品质量检验制度
印刷企业需配备条码质量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对每批条码印刷品都要进行抽样检查。没有检测设备的印刷企业也可以对条码外观进行检验,条码符号表面应清晰、完整、整洁,无明显的脱墨、锯齿、变形、污点等。企业也可以把样品送到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委托检验。
条码印刷品、印版、胶片管理制度
企业应设专人负责商品条码工作,做好商品条码的编码、登记和存档,保证商品条码的唯一性;进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的设计,保证设计的商品条码符合有关标准;监督商品条码的印刷和质量检测,保证印刷的商品条码质量。
《手册》建立后,应在企业内部进行试运行,对《手册》的要求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在满足保证条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手册》进行修改,直至《手册》内容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将《手册》的要求落实到条码印刷的所有环节,是保证条码质量的关键。印刷企业只有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切实把条码质量管理体系贯穿在印刷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保证条码的印刷质量。
大连市标准化研究院   张璐博  刘晓洋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8年第4期总第146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