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条码印制应重细节 溯源头 抓质量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林丽莉

商品条码作为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身份证”和商品进出口的“全球通行证”已被大众广泛认知,从商超里依靠柜员操作的POS结算系统,到当下某些连锁大商超消费者可以自由操作使用的自助结算机器,都离不开商品条码这个介质。可以说,商品条码质量高低是整个自动识别系统准确、高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经常会遇到商品条码扭曲变形,红色条码,条码脱墨、遮盖、穿孔、放置位置不当等无法准确识读的情况,以上问题不仅会降低产品结算速率,同时也影响了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与生产企业和印刷企业不了解国家标准,对商品条码印刷质量执行不严有关,特别是有些生产企业过度控制产品成本,选择作坊式/小型印刷厂印刷企业印制条码,本意是想利润最大化,结果却背道而驰,由于商品条码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企业和印刷企业必须提高质量认识,做到重细节、溯源头、抓质量,按照国家标准严把商品条码设计和印刷质量关,提高商品条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条码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实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夙愿。
企业在处理条码质量相关工作时,可参考以下建议:
要树立标准意识
无论是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企业或是商品条码印刷企业,都应当在商品条码设计和印刷商品条码前参阅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应着重阅读《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标准GB  12904-2008《商品条码 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和GB/T 14257-2009《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放置指南》内容,在整个商品条码设计、印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执行,并建立起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层层把关,禁止不合格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品做出整改或销毁的处理。印刷企业和生产企业双向积极配合,照标准行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杜绝违法、质量不合格的条码印刷品流入市场,同时也可规避双方因条码质量不合格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要提高专业意识
企业要有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解决问题的意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已成立30年,是国务院授权的物品编码管理、技术研究和服务机构,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7个分支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严格的教师资格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因此,企业在遇到有关条码的问题时,随时可以寻求物品编码分支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可通过拨打400-7000-690咨询服务电话,由专业的编码机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企业还可通过登录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www.gds.org.cn),观看“成员专区”的培训小视频,也可以在平台页面发送问题,编码机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为企业解答;企业还可以联系当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参加其最近一期的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培训班,面对面地沟通了解商品条码管理制度、相关标准以及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等。企业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式方法都可以获取专业机构的帮助,解决条码使用中的难题,提高商品条码的质量,切记不可闭门造车。
要互相约束共同发展
生产企业与印刷企业要建立互相约束,共同发展的机制。建议生产企业到具有《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的印刷企业印制产品包装,并查验印刷企业证书的有效期,保留复印件三年;建议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包装没有大批量印刷前,带着新产品包装的印刷样品到当地的编码分支机构进行商品条码质量检测,样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后方可大批量印刷,样品不合格需与印刷企业协商重新制版印刷,直到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大批量印刷;编码分支机构为系统成员企业提供两个条码印刷品免费检测的服务,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送检。
建议印刷企业申请取得《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通过与编码机构工作人员的接触,深入地了解商品条码的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商品条码印刷质量问题,杜绝同样错误的发生;建议印刷企业具备必要的条码印刷品检测手段,例如,JY-3C条码检测仪、C42-A条码检测仪或C50条码检测仪等,在印刷条码商品的过程中印刷企业可以实现自查自纠,若企业不具备条码印刷品检测手段,可选择到当地的编码分支机构送样检测,编码分支机构可为印刷企业提供专业的整改方案及技术支持。
另外,建议印刷企业在承印生产企业条码印刷品时,查验对方《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的有效期,并保留其复印件两年,拒绝为超期或者临近证书有效期三个月以内的生产企业提供印刷服务,印刷企业需待生产企业提供新的续展证书后方可为其印刷,并保留其续展证书复印件两年,从源头上确保商品条码印刷品的合法性,在无法确认生产企业提供的证书是否真实有效的情况下,印刷企业可寻求当地编码分支机构的帮助。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大连办事处   林丽莉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8年第6期总第148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