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应用  正文

物品编码:企业物资设备信息化管理支点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3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刘 巍/文

随着各行业、各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物品的集中管理、集中采购的应用需求日益迫切。

物品编码作为物品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支撑,是实现行业、企业对物品统一管理、统计分析、统一采购等应用的充分必要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国资委把央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已作为重点战略任务,提到物资设备信息化管理是满足企业经营、统计分析等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各大央企纷纷开展物资设备编码统一管理工作,满足企业对物资设备集中采购、统计分析、统一管理等应用需求,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统一管理、透明采购、节约采购成本等实际意义。

物品编码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对企业的物品进行编码,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物资设备的文字描述,转变为与之相对应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即物资设备的代码化。将本来文字化的物资设备名称,以代码形式记录到数据库中,使信息化系统能够识别,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活动。例如:

物资设备集中采购
 基于对物资设备编码,可以建立全集团的物资设备采购目录,实现全集团对物资设备的集中采购,有效地降低采购价格,节约成本;通过集团物资设备采购流程的信息化,实现集团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物资设备统计分析
 基于物资设备编码,可以建立物资设备的信息统计模式,实现集团对物资设备采购量、生产量、销售量的精确统计,为集团的市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物资设备调配余缺
 基于物资设备编码,可以建立全集团物资设备的库存及应用记录,实现集团对各子公司的物资设备库存及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完善物资设备的调配制度,实现就近调配,提高物资设备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物品编码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由于各级单位管理机制的不同,所涵盖的物资设备种类复杂多样,涉及的物资设备的规格型号等特征属性数量庞大,导致企业在物资设备的管理中,在物资设备编码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各级单位的物资设备编码不统一,集团无法进行统一汇总、集中采购;物资设备分类方法不标准、分类维度不统一,出现一个物品在多个分类中存在交叉的情况;标准名称不统一,出现一物多名的情况,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错误数据;特征描述不统一,导致属性描述数据的繁杂、重复。因此,建立一套标准、科学、合理、完整的物资设备编码标准体系,是企业物资设备信息化应用的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物资设备编码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唯一性:确保物资设备的一物一名一码,避免重复分类,重复名称;

统一性:统一编码,统一维护。满足物资设备分类、汇总、统计,支撑物资设备采购的信息化、代码化管理;

稳定性:以物资设备相对稳定的本质特性、自然属性和主要功能作为分类基础,确保物资设备编码体系的稳定性;

可扩充性:充分考虑企业物资设备复杂性和新物资设备产生、旧物资设备淘汰的实际业务情况,编码体系在类目的设置和层级的划分上,应留有可扩充的空间,支撑未来新的物资设备编码的产生,并且随着需求变化不断发展完善、更新和充实。

物资设备分类方法

物资设备分类是物资设备编码的基础,是数据规范化的前提。一般来说,企业对物资设备的管理通常采用传统的“线分类法”进行物资设备的分类。线分类法也称为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分类的对象按规定的若干个属性特征逐步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且不重复、不交叉;下位类与上位类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线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习惯,又便于信息化系统的统计等信息处理工作。

但是,对于物资设备规格型号等属性特征的管理来说,由于属性特征的数量庞大、不同属性描述角度繁多,如型号、材质、规格、质量等级等,只用单纯的“线分类法”进行物资设备的划分,会出现编码容量不够、底层分类越划分越复杂、越划分越混乱等情况的发生。传统的“线分类法”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物资设备的属性特征管理。

所以,对于物资设备的属性特征的管理,可以采用“面分类法”。“面分类法”是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面”,每个“面”中又可分成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每一个组合类目都是某一物品的多种属性或特征的组合及具体描述。面分类的编码容量不受属性特征的数量所限制。通过不同属性及属性值的组合,可以清晰、方便地管理物资设备的属性特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物资设备编码应采用“线分类法+面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实现对物资设备的类别管理,满足物资设备由粗到细的管理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物资设备对于属性特征的多样化管理。

物资设备编码结构

根据企业对物资设备的统计、管理、应用需求,通常将企业内部物资设备编码分为三个部分:物资设备分类编码、物资设备名称编码、物资设备属性编码。

物资设备分类编码

物资设备分类编码按照传统的“线分类法”进行分类,将物资设备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等,并对类别进行编码,从而满足企业对物资设备类别管理、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等信息化管理及应用需求。物资设备分类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物资设备分类编码结构


仅作示例,各层编码位数需根据物资设备类别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

 物资设备名称编码
 物资设备名称是物资设备的基准名,这个基准名应是标准的、规范的,能够表示一个具体的物资设备。物资设备名称编码是将标准的物资设备名称代码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它是物资设备管理的具体对象,可独立应用,也可与物资设备分类编码关联应用,从而满足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统计应用需求。在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时,物资设备名称编码可以作为信息交换的基本单元。物资设备名称编码结构一般采用全数字顺序码的形式。


仅作示例,顺序码需根据物资设备名称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

物资设备属性编码
 物资设备属性是对物资设备名称进行不同特征、不同维度的属性描述。物资设备属性编码是按照“面分类法”对物资设备的必要属性进行组合,并对各个属性值进行代码化标识。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它是物资设备名称编码更为细化的、具体的、属性特征描述,所以必须与物资设备名称编码结合应用,不能独立存在。

例如,前面提到的“热轧带肋钢筋”,根据国家有关标准(GB 1499.2-2007),其属性特征包括牌号、直径,其中牌号6个,包括: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直径15个,包括: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32mm、36mm、40mm、50mm。将牌号定义为属性1,直径定义为属性2。对所涵盖的属性值进行编码。如表1、表2所示:


运用“面分类法”,可以将属性1与属性2的编码进行组合,形成特征组合码。

通过物资设备分类编码、物资设备名称编码、物资设备属性编码分别应用或相结合的应用方式,可以满足企业物资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不同需求。

大型企业集团物品编码标准体系建设

2012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作为国内建筑行业的大型央企,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开展合作,针对中国交建所涵盖的设备物资,提出建立一套完整、标准、科学的中国交建设备物资编码标准体系,从而满足集团对设备物资统一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分析等信息化管理需要。中国交建是世界500强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桥梁、港口、码头、航道、铁路、隧道、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设计、疏浚、港口机械制造,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业务等。

编码中心基于物品分类编码、物品基准名编码、物品属性编码的编码结构,以及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制定中国交建设备物资编码的编制结构及编制方法。按照该结构和方法,对中国交建所涵盖的设备物资进行分类的划分、基准名的确定、以及属性的整理归纳。经过两年的编码编制,完成了《中国交建设备物资分类编码标准》《中国交建设备物资基准名编码标准》《中国交建设备物资属性编码标准》。所涵盖的设备物资包括:钢材、水泥及其制品、沥青、燃润料、陆上施工设备、水上施工设备、其他金属材料、地材、木材及竹木制品、建筑装饰材料、专用材料及工器具、化轻标准件及电工产品等十二大类设备物资,目前已应用于中国交建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实现了集团对设备物资统一管理、集中采购、统计分析等管理需要。系统平台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交建设备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在中国交建的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平台中,首先进行设备物资编码的选择,制定采购计划明细。如图3、图4所示:
 

图3  设备物资编码选择

图4   设备物资采购明细

 根据制定的采购计划选择设备物资的供货商(招标),制定最终的采购合同,如图5、图6所示:

图5   设备物资采购合同

图6   设备物资采购合同明细


物资设备编码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设备物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实现了企业设备物资编码管理的统一性、科学性、标准性,有效满足了设备物资的集中采购、统计分析、统一管理等信息化应用需要。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利润,提升设备物资管理效率等实际社会收益。

(作者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5年第6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