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汽修服务  正文

信息技术为汽车交易维修保驾护航

——“车联网”概念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作者:王胜男 方方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近几年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已跃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连续6年居全球第一。汽车产业的繁荣不仅局限于销售,同时带动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起,汽车配件的销售值也逐年攀升,配件的质量安全也成为民众关注焦点。2010年丰田汽车召回、2011年“锦湖轮胎”事件、2012年大众汽车召回,将汽车配件安全性推到风口浪尖,汽车安全系千家万户,百姓渴望了解汽车产品的可追溯信息变得更为迫切。

 

汽车产业已走进“网络”时代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汽车销售大致经历了厂家直销、汽车市场、4S店销售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厂家市场下探与经销商整合,出现了4S店、汽车超市、直营店等方式并存的局面。但这一切仍有赖于“实体店”,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革命性的汽车销售模式已经出现,2013年淘宝O2O提出线上订车,线下支付。汽车电商比传统销售方式有三个优势:年轻的拥趸很多,容易赢得未来市场;流通环节减少,开支相应减少;销售政策制定简单,沟通成本降低。为汽车销售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在短短的十几年,手机和钥匙、钱包并列成为中国人出门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目前中国拥有1.5亿辆汽车,汽车与智能手机的网络融合势在必行,2015年百度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让困扰司机和交通执法的边开车边低头进行手机通讯的难题有了共赢的契机。

 

“车联网”将加快汽车更新维修步伐

伴随网络的覆盖,办公、娱乐、消费都倾向于网络载体,汽车也由简单的代步工具,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品发展,“车联网”概念为汽车带来远程定位、通信、RFID射频高速缴费等一系列技术应用。

这边“车联网”的概念渐入人心,为车、路、人的交流提供最大融合,为新车销售增加卖点。那边网络整车汽车销售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汽车更新销售、汽车配件升级、维修的需求量也逐步增长,量的增加也触动了民众对质量的关注,4S店购车和维修费用较高,让刚步入小康的人们不得不货比三家,因此选择网络购车火了,私营汽车维修点遍地开花,但汽车及配件的来源不得不引起质疑,民众少花钱赌一把的心态,也大大地增加了交通安全风险,同时为政府的监管带来了困难。

 

“车联网”城市诚信体系建设

目前,RFID射频技术已应用于电子缴费系统,主要制约RFID发展的是价格,外接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往往由企业和政府承担,但是通信费用是由用户承担。针对现有射频识别(RFID)防碰撞算法存在的通信开支较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比特识别算法。该算法在不降低原有算法识别效率的情况下,采用帧时隙的结构,避免了查询前缀的重复发送;通过对碰撞比特进行定位,仅恢复碰撞比特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算法的通信开支。相比基于多比特识别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在标签端和总通信开支方面均有所降低,其中总的通信开支最大降低20%,这使正规配件携带射频永久识别标签得以实现。

“车联网”在未来可以为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与消费者架起一道桥梁。通过应用RFID射频技术可以实现车联网中汽车及配件短距离电子识别,联通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业务,根据具体信息比对检验现有商品,对假冒伪劣配件形成有力遏制。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是由企业自身不断进行更新完善,政府进行监管,商品质量由末端检验型监管逐步扩展到溯源型对生产消费整个过程监管,既降低了大量末端惩罚式监管费用,又促动了企业为赢得消费者信心的主动式自我检验。

相信未来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车联网”,能够随时随地查询汽车及配件信息,完善政府进行车辆电子监管提供无限可能。“车联网”让车、人、路的互动成为可能,依托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www.gds.org.cn/)能够为推动城市的诚信体系建设增添新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黑龙江分中心)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15第3期(总第54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