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GS1追溯:全球应用最广的追溯标准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来源:《条码与信息系统》2013第3期 作者:于 颖

导语: GS1全球追溯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企业依照GS1全球标准和最佳实践实施追溯,支持所有供应链利益相关方改善供应链,满足追溯方面的全部法律法规要求和商业需求,实现全供应链追溯。

亚太区GSI全球追溯审核员培训现场

 

       4月18日,为期五天的亚太区域GS1全球追溯审核员培训会在北京圆满结束。此次会议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主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承办,来自GS1总部、中国、中华台北、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编码组织的1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GS1全球追溯标准培训,这是参加GS1全球追溯审核员课程的必要知识,该部分培训主要介绍如何在供应链中使用GS1追溯标准。第二部分是GS1全球追溯一致性审核员培训,介绍了全球追溯审核员在企业进行评估时所必需的专业技巧,专业审核员如何组织、计划、开展有效的追溯审核,以及如何评估与沟通审核结果。作为此次培训的重要实践部分,全体培训学员及讲师赴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并就食品安全追溯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培训是由GS1总部培训与教育部门组织,两位获得认可的GS1全球追溯培训师担任讲师,她们分别是来自GS1总部的食品追溯经理Carolyn Lee和来自GS1香港的企业拓展总监Heidi Ho,19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各国食品追溯领域的专业技术实施人员。

       五天的高强度理论培训以及流程模拟使学员们系统地掌握了GS1全球追溯标准和一致性评估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成功通过本次培训的考核后,学员还需参加9小时的实地审核,之后才能正式成为GS1认可的GS1全球追溯审核员。

 

全体学员赴蒙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

 

安全追溯标准化

       GS1全球追溯审核员与GS1全球追溯培训师、GS1全球追溯审核机构一并构成了GS1全球追溯计划中的三个主要角色。

GS1全球追溯计划的目标是帮助企业依照GS1全球标准和最佳实践实施追溯,支持所有供应链利益相关方改善供应链,满足追溯方面的全部法律法规要求和商业需求,实现全供应链追溯。GS1全球追溯计划包含一整套为实现GS1全球追溯标准而设计的文档、流程和实施模型,通过独立的评估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GS1标准,更好地贯彻GS1全球追溯标准。

       目前,累计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224名学员参加了GS1全球追溯一致性审核员培训,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54名学员通过了考试,成为GS1认可的GS1全球追溯审核员。

       产品安全追溯是当前各国政府、各个行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企业也面对着大量的追踪和溯源需求。

       目前,被国际上多个国家所接受和采纳的追溯技术是由GS1提出的基于商品条码的追溯,已形成成熟的全球追溯标准和应用支持,它为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了标准的追溯流程,帮助企业强化商业流程,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该项技术基于商品条码技术而建立,是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及零售等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标识,并相互链接,可随时获取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产品标识代码、批号、有效期、保质期等。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通过这些标识代码进行追溯,能够快速缩小发生安全问题的食品范围,准确查出食品问题出现的环节,直至追溯到食品生产的源头,从而确保产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准确性,为政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保护消费者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GS1是一个中立的、非盈利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开发和维护世界上最广为使用的供应链标准系统。

 

       GS1现有110多个编码成员组织,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伙伴、行业和政府机构以及技术支持者,通过采用和实施全球标准来了解并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GS1标准提高跨领域供应链效率、安全和可视化管理水准。GS1标准广泛应用于 200多万家用户企业,每天在150个国家有超过60亿的交易在使用。

 

安全追溯制度化

       目前,产品安全追溯实施最多的行业是食品行业,对食品安全追溯的探索与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疯牛病。此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许多发达国家强制要求在其境内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

       2000年,欧盟出台新牛肉标签法规(EC)1760/2000,要求自2002年起,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牛肉必须具备可追溯性。2002年,欧盟出台《食品安全法规》(EC)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国家上市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对于进口食品,不具备可追溯性的禁止进口。欧盟发布的食品信息法规(1169/2011),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站或其他远程销售方式购买预包装产品时,必须在购买前能够免费获得强制食品信息,并于2014年12月生效。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强制要求企业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根据该法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供人和动物食用的国内外食品企业,在2003年12月12日前向FDA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第103章“儿童产品追踪标识”要求制造商在12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消费品上印有追踪标识或其它明显的永久识别标记。

       2003年,日本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国内牛肉可追溯导则》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有关法律规定,牛肉食品的加工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分别提供从屠宰场到零售出口的可追溯信息。

       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对食品的可追溯性做出法律规定。

 

GS1开发最佳追溯方法

       针对国际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律要求,GS1在本世纪初就开发了基于商品条码追溯技术的一系列应用指南,如《牛肉产品追溯指南》《生鲜农产品追溯指南》《鱼类产品追溯指南》《香蕉供应链追溯指南》《葡萄酒供应链追溯指南》等,用于指导企业食品追溯的具体实施,以满足相关法律对企业必须具备追溯能力的法律要求。在大量实际应用的基础上,GS1组织18个国家的73名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基于商品条码的《全球追溯标准》(GTS),专家来自全球食品安全促进会(GFSI)、 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MI)、美国杂货制造商协会(GMA)、加拿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协会(CPMA)、欧洲ECR协会、美国零售商沃尔玛、Wegmans、Albertsons、法国零售商家乐福、Casino、制造商都乐、雀巢、宝洁等。该系列国际追溯技术文件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国际重要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要求,具有国际统一性、标识唯一性、应用可行性的特点。

       同时,为了确保GS1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权威性,GS1正在全球开展GS1全球可追溯一致性(GTC)评审工作,相继制订了《GS1全球可追溯一致性——控制点与一致性准则》(简称GS1 GTC)和《GS1 GTC业务手册》(即GS1全球可追溯一致性认证程序规则)等GS1全球可追溯一致性标准和规则。

 

       200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正式推荐“商品条码+批号”的追溯技术用于食品的跟踪与追溯。欧盟将此种方法定义为“UN/ECE追溯标准”。

 

       在此基础上,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丹麦、挪威、爱尔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巴西、秘鲁、南非、埃及等欧洲、亚洲、美洲、非洲的主要国家相关食品部门都颁布了基于商品条码的食品追溯编码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在各国食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都采用基于商品条码的追溯技术实现食品追溯,新西兰用于生鲜果蔬的出口管理与追溯,澳大利亚用于葡萄酒追溯等等。近年来,以哥伦比亚、智利、泰国为代表的部分美洲和亚洲国家陆续开展了基于商品条码追溯技术的企业追溯能力认证工作。

       2012年,新通过的“产品安全”与“产品召回”两项ISO标准分别在重要位置将GS1标准作为“规范性引用标准”,引入了GS1追溯标准中“向上一步,向下一步”追溯的原则,并明确指出,“被召回产品应尽可能清晰标识,理想状态下应使用全球唯一产品标识代码,如UPC或GTIN标识代码(即商品条码)。”

        2014年,针对某些非食品、非医疗产品的消费者安全法规即将在欧洲出台,欧盟委员会成立了产品追溯专家组,通过研究确认采用GS1标准是满足供应链追溯需求的最佳方法。专家组历时两年与全行业展开对话,在随后发布的报告中提出了采用追溯标准等建议,不仅要为商业和消费者带来好处,而且还要为市场监督部门提供保护公共安全和健康的共同目标。欧盟专家组强调采用GS1标准是产品追溯的最佳方法,采用GS1全球供应链标准是提升产品追溯性和消费者安全、快速召回的最佳方法。

       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追溯技术得到了食品安全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受到了各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球食品行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