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特别报道  正文

实施源数据战略 成为商品数据服务标准化革命领跑者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薄玮

扫码时代,数字化应用令生活更加便利,例如在超市购买一瓶水,只需要轻松一扫瓶身上的条码就可以知道这瓶水的价格。而这瓶水在进入超市前也只需要扫一扫,超市就可以将这类产品的信息录入超市的系统中。可是这些扫出来的信息是谁提供的?又是否准确可靠呢?

 

商品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一直以来,国内商品条码的信息采集是以企业自主填报为主。而超市想要得到商品数据时,通常是向供应商要个样品,填一张信息表,所以,商品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于企业,更多的来自于各级经销商、代理商,作为零售环节的超市,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无从考证。对大型超市来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越依赖高质量的商品数据,商品信息的准确性关系到物流、配送等各环节的运作。不仅是超市,如今成为重要购物渠道的网上购物,对于商品信息的要求更是高于实体店。为了让电脑前的消费者下单购买产品,修图、拍照成了开网店的必备技能,但往往因为个人视角的不同,修图程度过大等因素,导致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异现象。同时,相同品类/相同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售卖,消费者希望进行横向对比,价格差异、配置差异等的标准统一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最直观的比对结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图1  2014年中国商品数据一致性比对图

2014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ECR China共同完成中国零售业数据一致性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我国产品流通信息的准确度非常低(见图1),参与调研的沃尔玛、亚马逊、麦德龙等超市、电商销售的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信息平均数据匹配程度尚未达到20%,这种情况导致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之间商品流通信息得不到准确的传递,物流运输、配送、管理效率低下。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条码中简单的产品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商场对于商品信息的要求,如能通过扫码获得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内容,那么对于商场而言可以更好地管控商品的流通质量。

 

源数据服务解决全供应链产品数据标准化难题

《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V2.0(2016)提到:大数据(Big Data)是一场革命,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后,大数据逐渐成为对于ICT产业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对社会的组织结构、国家的治理模式、企业的决策架构、商业的业务策略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转型时期,信息的公开、共享与服务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图2  源数据服务工作室深圳试点

身处于零供各方贸易往来之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观察到了市场对高质量商品数据的需求,提出了商品源数据战略,以构建商品大数据生态体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亟生产企业所需,经过大量细致的调研规划,建立了中国商品信息源数据服务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见图2),向生产方、流通方、销售方、购物方提供标准化商品信息数据服务,协助贸易各方进行信息交互。


  图3  源数据服务工作室内景

工作室通过对商品实物进行测量、拍摄、外包装信息采集整理(见图3),帮助企业整理出具有完整性、准确性、标准化、一致性、全球通用等特点的商品数字化资产,方便制造企业向各类应用同步分享数据,更为数据使用方提供最专业的商品信息素材。


这是商品源数据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数据链条的源头。

对于企业来说,虽然是简单的初级工作,但因为数据类型多样,商品品类多,各类平台的标准不一,相关的采集工作比较琐碎复杂,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在以往实际业务中,通常是销售端或者电商分销平台的要求倒逼企业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而工作室目前主动为制造企业提供通用化商品托管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供应企业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对于商品信息的要求,为企业拓展商品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电子商务业务,提升企业产品品牌的系列附加软实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图4  智能的商品拍摄设备

目前,工作室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正在全面铺开,引进配置了进口顶级智能测量/拍摄设备(见图4),将更广泛更快捷,以自动化标准化的手段服务于我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和其他零售链企业。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的速度极快,应用又多种多样,高质量的商品信息传播有助于品牌的传播和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以及供应链的快捷高效;而低质量的商品数据将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性影响。工作室看似做的是最基础的商品数据标准化服务工作,但实际上可以说是商品数据服务的一次标准化革命,为规范、健康的流通市场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6年第6期总第136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