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无智能标准是智能家居普及的隐形拦路虎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 来源:物联传感

智能家居没有普及,是智能家居发展至今目前的结果,但“这个世界就是因果的世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智能家居没有普及的局面也有它形成的原因。

过去从智能家居产品上来看,我们习惯于做出以下几点问题总结:一是标准不统一;二是产品不实用;三是价格比较高;四是安装难度大;五是操作体验差;六是升级扩展难。这样总结没有问题,它们的确能够阻碍智能家居普及,至少会拖智能家居推广的后腿,减慢智能家居普及速度。

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问题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割裂、品牌与品牌之的鸿沟,产品不能相互兼容、互联互通;产品不实用无需多说,不实用的东西从需求上就不符合消费者口味;价格的问题也很严重,价格高了消费者想买都买不起,何来普及;而安装、操作以及后期的升级扩展存在的问题,则通常会给尝鲜者留下不良印象,他们传递的口碑无疑会让观望者做出直接放弃或暂缓的选择。

然而,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的这些问题不但不再是普遍问题,而且不少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技术标准的确至今还不统一,但智能家居实际上已不需统一标准,平台、通用模块、云技术应用等方案已基本可使不同技术能够“和平共处”;不实用的产品不少,实用的智能家居也到处都有,没有人说Nest的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等设备毫无用武之地;价格很高?不能一口否认,但物联传感的“巨浪”智能家居安防“四件套”只需500元,对每个家庭应该都不是问题;至于安装、操作和扩展问题上,无线安装几乎不需安装,傻瓜式操作正使智能家居变得无学历、年龄要求,而兼容性问题的解决也使扩展问题迎刃而解。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后,智能家居是否就会得以普及。理论上应当如此,起码可以加快推广,但实际上未必,智能家居的“智能”和科技属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容易,特别是智能标准的不明朗也使智能家居落地需要一个过程。

近年来,随着三星、LG、谷歌、苹果、英特尔、GE等国际知名公司的纷纷参与,百度、海尔、阿里、腾讯、小米、魅族等国内知名企业的积极跟进,智能家居影响力逐渐扩大,其概念用“满天飞”形容毫不为过。可是即便如此,让普通消费回答“智能家居是什么?”或“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问题并不容易,甚至对不少业内人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换言之,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认识并不到位。

解答“智能家居是什么?”的问题算是较容易,因为毕竟还有相关概念可作参考,但对于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答案却显得相当混乱,当然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目前而言,智能家居可以这样直观地理解:设备上,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家电、智能门窗、智能照明、恒温器、烟雾探测器、空气净化器等等;功能上,远程控制、定时设置、一键操作、传递触发等等;操作手段,手机、语音、手势等多种手段并存。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技术以及运用什么原理,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无关紧要。

那么如何界定真正的智能家居呢?这是认识混乱所在,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一个隐形拦路虎。按照阶段性发展观点来看,家庭自动化就是之前的真正的智能家居,上面所说的就是目前真正的智能家居,然而由于认识的主观性过强加上受科幻电影的影响,真正的智能家居被无限抬高,甚至达到“所想即所得”和“完全不需要人参与”的智能家居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的高度。但是,目前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并达不到,只是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赋予无限遐想的智能家居应该是智能家居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智能认识标准,关于这种想象的宣传往往容易给消费者带来两个认识困惑:到底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家居难道不存在。而这两个困惑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购买欲望的打消或热情的降低,也就是说,消费者完全有可能因之而将购买的行动延后,智能家居的普及时日自然也会因之后靠。

所以说,在解决我们之前所认识的几个阻碍智能家居普及的问题的同时,找准当前的智能标准,让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有更为清楚的认识也十分重要。不然,智能家居普及的弯路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日。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