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要闻  正文

快递“双通”借壳案透视 何方力量在推动?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来源:中国证券网

尽管早在2014年已跃居全球快递业务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市场的第三方物流渗透率分别为10.9%、10.5%和10.5%,而同期中国市场仅为8%。
    不仅是申通、圆通,此前已有多家快递巨头披露过融资信息。例如,顺丰很早就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签署协议,三者总体投资了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
    除大肆比拼业务范围、递送单量之外,快递巨头们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也展开激烈竞逐。借此,市场也得以更加完整地审视日益庞大而隐秘的快递业。
    昨日,大杨创世公布了出售资产及圆通速递借壳的详细预案。这也是继申通快递拟借壳艾迪西之后,又一快递巨头借壳A股登陆资本市场。
    一直以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业并不被资本市场所熟悉,每年运送数以十亿计包裹的公司究竟能赚多少钱?行业竞争状况如何?随着两家快递巨头公布借壳方案,这些问题的答案日渐清晰。
 估值关键看什么?
    圆通用远超申通的终端网点布局和营收规模,却仅赚取了与申通相差不大的净利润,也正因如此,两家快递巨头在资本市场上也获得了大致相近的估值。
    快递业因其特殊性,市场往往更加关注递送单量等指标。一向以自建物流取胜的京东尽管长期亏损,但仍因其出色物流体系而备受投资者追捧。
    颇为巧合的是,申通、圆通借壳时估值颇为接近,分别为169亿元和175亿元。以差距不大的估值反观两家公司的各项运营、财务指标,以何种指标评估快递公司估值的问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公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圆通承诺扣非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001亿元、13.329亿元及15.525亿元,而申通承诺期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7亿元、14亿元和16亿元。
    不仅如此,申通、圆通既往业绩表现也相差不大。2013年至2015年,圆通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53亿元、7.47亿元和7.17亿元,申通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9月分别实现净利润5.18亿元、6.39亿元、5.74亿元。
    以此来看,申通、圆通两家公司的净利润表现与估值情况基本一致,即盈利水平差不多,估值也差不多。
    事实上,经记者梳理后发现,两家公司除了在净利润指标上较为一致之外,营业收入及网点排布却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营收方面,圆通2013年至2015年的表现分别是68.85亿元、82.29亿元和120.96亿元,而申通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9月的表现分别是50.73亿元、59.74亿元、53.83亿元。
    在网点终端方面,圆通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60个,终端网点超过24000个;而申通则在公告中表述,其拥有独立网点及分公司1370余家,服务网点及门店10000余家。
    综合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圆通用远超申通的终端网点布局和营收规模,却仅赚取了与申通相差不大的净利润,也正因如此,两家快递巨头在资本市场上也获得了大致相近的估值。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2期》

《202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