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企业通报条码数据 满足消费者所需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2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长春市标准研究院 张珩 武平平 于希波 王艳波

在网络数据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性十分显著,它直接关系到商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随着社会电子产品及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重视及捕捉意识日渐增强。商品条码作为商品的信息载体,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用手机扫描商品条码即可获取商品信息数据。因其便捷性有很多消费者喜欢用手机扫描商品条码,查看商品信息。如:厂商代码、名称、规格等。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到消费者或系统成员的咨询电话,询问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商品条码时,为什么显示的信息数据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产品信息?而且有些显示的信息内容与商品实际内容不符?这些现象不仅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最重要的是没有达到消费者所需要了解商品信息的目的,还给生产企业的信誉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引导企业及时正确地通报产品信息,是使消费者能获取正确的商品信息的前提条件。

有些软件公司已先行一步,进行了商品信息数据采集,通过企业员工在各大、中、小型超市获取商品信息,采集到其自主研发的条码软件数据库中。但由于信息来源渠道较多,信息准确率低,致使消费者使用其软件扫描出的内容与商品实际信息有一定出入。消费者面对这样的扫描结果也很迷惑,对商品的可靠性产生一定质疑。同时也混淆了该商品在数据采集中的正确信息,没有显示出真正有效的商品信息数据。

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对产品信息数据录入的意识不强。多数系统成员认为只要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了商品条码并印刷在产品外包装上,就完成了商品条码的使用程序,对产品数据信息的录入并没有重视起来,而是得过且过,认为只要条码印刷完,进入超市,就万事大吉了。当消费者进行产品扫描,发现该产品信息数据缺失,反馈给企业时,企业才发现录入产品信息数据的重要性。在流通领域,消费者扫不出商品条码的正确信息,既影响了企业产品自身形象,也使企业对条码的使用只停留在超市结算的这一步,严重阻碍了企业在条码应用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商品条码信息服务平台为系统成员提供免费录入产品信息的增值服务,可是需要系统成员提供产品包装样品进行数据录入时,有的企业仍提出办公地点远,没能及时提供产品包装。这样,不仅延误了数据采集录入时间,也使数据采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系统成员内部条码工作交接不到位,使条码数据采集工作中断。由于企业内部原因,条码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条码工作交接过程中不够完整、准确,致使接手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进行信息数据录入。或者因熟悉程度有限,在录入信息时,出现录错、进错网站页面的情况,这无疑又给数据采集工作增加了强度和难度。

面对数据采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在对系统成员进行条码知识培训时,加大对数据采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帮助系统成员分析市场中消费者扫描出无信息或错误信息的商品条码将给企业信誉带来危害性,来强化企业对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视。

通过档案管理,有重点地与系统成员进行沟通,要求系统成员录入产品信息并使数据保持完整性。同时,加大人手提高服务,增设商品条码数据采集专用电脑,设专人负责,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录入信息。

利用网络工具完成数据采集信息录入工作。通过建立QQ工作群向系统成员发送数据采集中需要录入和补录的信息内容,告知系统成员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也解决系统成员因路程远不能亲临现场等问题,在网上就可完成商品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主动创新,改进对新注册企业发放一份产品信息登记备案表,内容包括:产品代码、名称、规格、企业联系方式等并加盖企业公章。当系统成员在取条码胶片时,也要求填好这份表格。根据条码无含义性这一原则,建议系统成员在填写备案表时按流水号型式对产品进行编码。

在网络数据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它直接关系到商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企业和条码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更要开扩思维,强化应用,提升服务,不断加大商品信息数据采集率,继续推进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的更广泛的应用。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6年第6期总第136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