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条码技术  正文

条码双随机抽查之——条码质量问题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刘浩然 林丽莉

很多企业对商品条码质量、商品条码知识和标准掌握不到位,以至于商品条码质量存在左右空白区不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条与空颜色搭配不当,条码放大系数达不到国家标准尺寸要求,条码摆放位置不当等问题,给企业在日常贸易往来中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随着自动识别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商品条码已经成为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更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高质量的商品条码可以为企业在贸易往来中起到通关速度快,结算速率高效,仓储、物流环节无缝衔接等作用。然而,还是有很多企业对商品条码质量、商品条码知识和标准掌握不到位,以至于商品条码质量存在左右空白区不符合国家标准尺寸,条与空颜色搭配不当,条码放大系数达不到国家标准尺寸要求,条码摆放位置不当等问题,给企业在日常贸易往来中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018年大连地区的12家生产企业和8家零售企业参与到了条码双随机抽查工作中。抽查发现,上述企业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商品条码质量问题,本文逐一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和举措,以供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参考。
 
空白区尺寸问题
出现条码左右空白区尺寸不合格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系统成员企业对商品条码知识及条码相关标准不了解,企业为了产品的美观随意设计条码的尺寸和空白区的大小;二是印刷企业工作人员缺乏商品条码知识和条码质量意识,随意设计印刷条码。
通俗来讲,条码左右空白区的作用是为识读设备在识读条码字符时找到起始符/终止符,完整、准确、快速地将字符识读出来,当左右空白区宽度尺寸不正确时就会导致条码拒读或者误读。最常见的零售商品EAN-13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范围在0.80~2.00之间,建议采用不小于0.85的放大系数,在放大系数为1时,条码左侧空白区尺寸为3.63毫米,右侧空白区尺寸为2.31毫米,商品条码左右空白区尺寸大小要随着放大系数的变化而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
在此建议系统成员企业,特别是企业新入职员工, 积极参加当地编码分支机构举办的成员培训,掌握如上所述的编码知识,了解条码质量的重要意义;在印刷外包装时优先选择具有商品条码印刷资格证书的印刷企业进行印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印刷、整改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减成本。
 
条空颜色搭配不当
出现条空颜色搭配不当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系统成员了为了降低印刷成本,把条码的颜色设计成与包装上图案和文字相同的颜色,没有考虑到反射率不合格造成条码拒读的问题;二是系统成员直接在透明的塑料包装上打印条码,没有加白色底衬或者白色底衬不够白,造成条码拒读。
建议系统成员企业选择条色与空色反差较大的颜色,首选黑条白空,由于黑色可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白色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因此,黑条白空是最理想的颜色搭配,红色不可以作为条色。此外系统成员要学会使用《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用户手册》等工具书,每一个系统成员企业在取得证书、参加培训时都会免费领取到一本“用户手册”,87~88页就是关于颜色搭配的内容,企业应该加强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
 
随意处置条码放大系数和条高
条码双随机抽查中发现有条码放大系数及随意截短条码条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当系统成员在外包装上有足够的空间印刷条码符号时,就应选择相对较大的放大系数;如果包装较小可以把条码印到吊牌或者其它较大的地方;如果还是放不下完整的条码,可将产品外包装邮寄至编码中心,申请EAN-8条码符号,但是不应将条码放大系数缩小到0.80以下。
二是不能随意截短条高。有的系统成员截短三分之二的条高,这样直接影响到条码的正常使用和识读。因此建议系统成员在放大系数的变化范围内放大或缩小条高,而不要随意截短条码条高。如果包装没有足够空间,建议最多只能截短条高的三分之一,保留三分之二的条码高度。
 
条码放置不当
抽查中发现有些条码位置放置不当,其主要原因是系统成员把条码放到皱褶和扭曲变形位置(如真空包装)。这里建议系统成员避开有穿孔、冲切口、开口、装订钉、拉丝拉条、接缝、折叠、折边、交迭、波纹、隆起、褶皱、其它图文和纹理粗糙等位置。建议在设计条码时,将放置位置选择在产品外包装背面右侧下半区域;“用户手册”的35~42页大篇幅、图形并茂地描述了条码的放置位置,以供企业参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大连办事处 刘浩然 林丽莉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1期总第14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