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物联网  正文

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詹蔚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低碳延伸出来的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降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需要做好碳中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在这个监测过程中,要充分引入物联网技术以提高碳中和监测过程的智能化,高效分析碳排放相关数据,尽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方面的应用意义
在碳中和监测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符合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各个地区都要严格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中全面应用,能够给区域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较好的辅助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实现中国“双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较多,导致我国碳排放量相对较高。这也使得我国碳中和的压力较高。在碳中和监测中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较好地改变这种情况,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碳中和监测的前瞻性,并结合区域产业现状进行碳排放的预测,提高碳中和监测的智能化水平,有利于构建碳中和监测的智慧新格局。
    
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方面主要通过RFID、ERP、可视化模拟等数字监测技术来实现。其中,RFID作为一个为多行业创造高效率和高价值的技术,将其与物联网进行融合,形成物联网RFID监测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数字收集与处理、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等功能,节省碳排放监测的人工成本,推动碳中和监测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RFID助力绿色通行
传统的交通领域在应用RFID助力低碳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而低碳理念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交通领域中ETC系统的启动。ETC系统除了无需停车减少排队时间高效缴费的优势之外,还可减少机动车出入站时的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节能又环保,实现碳中和监测目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ETC)通行高速公路收费道口时,单车油耗和尾气排放可以降低约50%,同时道口通行能力提升4~6倍,节约大量排队等候缴费时间。
据统计,全国开通的ETC车道有1400余条,部分省市之间已经初步实现了ETC区域联网。为扩大ETC用户群,多个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优惠政策,包括对通行卡和标签实行打折降价的优惠、与银行企业合作为用户送实惠、增加OBU充值的站点、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等,积极推进ETC系统的普及。此外,ETC在城市车辆通行、基于智能卡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中逐渐推行,实现低碳出行。  
RFID助力清洁能源
RFID技术并没有直接降低碳排放,而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比如随着“油改气”车辆数量激增,低碳环保的CNG清洁能源迅速成为现代企业的新生代产品。CNG清洁能源容易出现爆炸等安全问题。而引入RFID技术以后,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研发了气瓶安全自动填充系统,结合相关技术标准,使用电子标签、无线通讯、网络同步等技术,进行气瓶信息的读取与管理。在经过CBG加气机的改造以后,可以实现气瓶的安全管理与自动填充,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于加气过程的干扰,完成对气瓶的动态管理,有效保证气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用RFID管理模式以后,油改气市场也迎来了技术机遇,节能减耗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安全,实现RFID技术和油改气产业的双赢。
RFID助力通信运营
电信运营商是物联网RFID产业重要角色,也是低碳的良好践行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手机支付基础上打造的手机钱包轻松解决日常消费和通信的诸多问题。在通信运营领域里相当热门的就是中国移动与上海世博会合作的手机门票这个低碳的高科技产品。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汇集了许多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其中就包含了装载有RF-SIM卡的手机门票,充分展现了“绿色环保、科技时尚、便捷优惠”的特点。之后,RFID在2023年“反向散射通信”这项无电池智能标签技术新技术的突破,将实现无线通信和来自单个移动设备的无电池操作,通过减少电源垃圾,最明显优化的是电池,通过电力耗能上的突破促进碳中和进一步发展。
   
物联网在碳中和监测方面的应用策略
转变碳中和监测的理念
过去的碳中和监测过程中,普遍存在事后管理的情况,即通过总结过去一段时间里的碳排放情况,制定后续的降碳管理措施。这种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取得较好的管理成效。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监管人员也应该积极转变碳中和监测的相关理念,全面贯彻事前管理原则,提高碳中和监测的前瞻性。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区域碳排放数据的预测分析,给事前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因此,监管人员一定要发挥物联网技术的这种优势,并且基于此设计相应的监测制度模块,推动碳中和监测工作的高效进行。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更迭
物联网是碳中和监测领域的新型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加快物联网技术的研发,立足于碳中和监测领域展开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探究,推动创新技术的更迭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可以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联动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形成创新技术联盟,快速实现碳中和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成果转化。与此同时,我国也应该关注国际领域中关于碳中和监测物联网技术的最终动态,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
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碳中和监测工作时,需要得到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也要求监测团队全面贯彻人才战略的相关理念,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监测团队结合碳中和监测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边界,进行岗位胜任力模型分析,并提取关键性岗位胜任力指标,对比在职人员的素质能力现状,给他们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提供较好的指引。
未来,碳中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生态和谐性。基于这种发展前景,我国更应充分重视物联网技术在碳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更为广泛地应用在碳中和监测。与此同时,在日常监测中,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更迭,构建碳中和监测的智慧新格局。
詹蔚蔚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3年第6期总第105期
参考文献
[1]张丰,胡狄瑞.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温室气体监测与减排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11):186-188.
[2]彭昭.物联网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21(05):40-46.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