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智慧物流  正文

智慧物流 打通物流“堰塞湖”的“神器”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0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董鹏 张鹏 徐香复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加上数字化应用程度在生活中的提升,我国物流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智慧物流应然而生。智慧物流是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资流通过程中的某些问题。通过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的整合,利用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智慧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网络化优势,推动协同物流、实时物流、单元化物流和程控化物流的四大物流模式创新。笔者认为,要发展物流,就要把握新时代中国物流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洞察当今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主动谋求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物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乘风之势,而行千里”。
 
 “井喷式”发展
目前,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四大领域。阿里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6年智慧物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将达到万亿级规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随着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物流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这些都将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积极促进作用。智慧物流其发展现状如下:
物流信息共享,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家物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预测认为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保持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智慧物流因其“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调度、依据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优势,在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效率方面颇具潜力。目前,我国有超过400万辆重载货车安装了北斗定位装置,托盘、集装箱、仓库、货物的数据也在不断地接入网络平台中,借助智慧物流的协同共享理念,破解企业边界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物流平台公司涌现,让智慧物流成为资源的整合者。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车货匹配、仓货匹配的互联网支撑平台,实现了供需信息的在线对接与闲置资源的实时共享,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物流的交付方式。货运方面则有更多的案例可借鉴,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而诞生的平台公司,包括G7、货车帮、易货嘀、真好运等。这些公司通过技术手段迅速整合货源信息,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完成车货匹配,降低空载,通过智能调度,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实现效益和效率的双提升。对于当下真正发力降本增效的物流市场来说,这些货运平台的出现对物流行业提质增效显而易见。
物流资源的互联共享,让智慧物流成为分散物流市场的集中者。物流平台的涌现,对于分散资源的掌控陷入了一场更为激烈的抢夺之中。以公路货运市场为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有718万户,其中个体运输户659万户,全国营运货车超过1300万辆。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分散资源的互联共享,激发个体创业的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物流组织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近8万亿元的公路物流市场中,任何能够加强信息交互、提升运行效率的举措,都会孕育出巨大的商机,而智慧物流正是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窗口。
 
智慧物流的困境
智能物流大数据表明,我国智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跨境物流、末端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制约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阻力,影响我智慧物流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末端物流配送效率不高。一方面,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大量存量资源受所有权限制,沉淀在传统业务领域无法退出,不能满足逐步增长的高端服务需求;而增量资源受信息不对称和投入不平衡的限制,难以创造新需求,从而导致无法满足现有需求。由于物流产业链末端的配送环节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期间可能需要多次转运,导致运营成本增加,所以存在物流产业链末端配送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物流资源闲置,货车空驶率在30%以上,仓库空置率在15%左右,整个物流行业面临“单节点效率高,多节点之间的协同效率差”的问题日益突显。
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在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和GDP保持一定增速的前提下,社会物流费用却增速缓慢。消费者对于物流需求在持续增大,流通过程及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仓储、流通、包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设备却没有实质提升,形成了效率“堰塞湖”。
物流大数据的整合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备,区域基础建设差异明显。目前我国的物流信息平台主要集中在:电子管理、物流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个下属平台,共同实现物流行业的监管、服务与管理。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用于承载制造商、物流企业、客户之间信息流通的大信息集成平台。此外,地区之间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显,我国东部地区物流信息平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却仍在规划阶段,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化连接不足,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导致物流企业仍然按照传统物流商业模式进行经营,这与日益发展的智慧物流理念不符。
智慧物流生态圈尚未形成。推动物流企业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构建中来,形成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是智慧物流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设施投入不足,与物流互联网相关的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等智能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互联网覆盖广度与精确度尚显不足;二是标准尚未统一,我国现有车型有两万种之多,车辆装载单元标准化短板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车辆的交换互用。此外,还有运输单证信息不统一,导致物流信息传递失真;三是监管体系落后。智能物流打破了企业边界和所有权限制,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难以确认,与之相关的监管制度特别是财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部分智能物流商业模式游走在灰色地带,不利于创新,甚至会阻碍创新;四是诚信体系有待建立。智慧物流打破了传统关系模式,要维系众多陌生关系,形成常态市场交易,就亟待建立社会化诚信管理体系。
 
智慧物流的发展路径
为了解决以上的困境,在流通环节受“冗长、混乱、低效”的传统供应链制约下,笔者认为我国物流企业在新时期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唯有充分发挥智能化优势将移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自动配送、智能配货等模块,通过互联网、APP和云端上实现物流订单的便捷管理、合理配载、智能调度、实时跟踪,实现最终交付全流程的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因此,要想物流业变得更加“聪明”,必须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步伐,持续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开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提升智慧物流管理的效率。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物流的基本功能如运输、仓储等不会改变。物流组织过程的基本逻辑就是分与合、集与散,技术的引入、组织方式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压缩流通时间,创造价值。因此,物流管理要从科学管理开始,完善“全生命周期”管控、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成熟管理体系,实现物流效率: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建模,打造智慧型企业,同时推进优化业务流程,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升级;结合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对人、车、物的智能管理,最终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加强仓储管理,运用AR技术手段,通过AGV机器人,充分发挥数据的力量,做好库存管理;制定预防管理应对机制,完善各类预案,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的智慧物流管理。
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发展物流线上服务的同时,更要加强物流线下服务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改善现今城市物流车辆空载率高的问题,实现产业链优势。通过“建平台”整合物流公司、商家、消费者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达成物流运力共享,通过线下国内布局,建立服务节点,整合当地运力,建立“运力池”。司机通过APP连接到物流平台,进而自动进行货物匹配和优化路线,减少无效车辆流动,使物流公司和商家的信息一一对称,从而达到最优配置。这种模式思路的核心是整合车、货资源,保证车货匹配平台上的车源信息的真实有效和统一服务规则。物流企业需要通过线上与线下双渠道方式随时与发货人和收货人进行沟通,保证物流货物及时到达目的地。同时,要注意防控和化解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重组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处理好增长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整合优化、增进效率,有序推进全行业转型升级,这应是在实施“互联网+流通”中打造智慧物流体系的关键所在。
创造智慧化转型平台。随着我国“一路一带”政策的实施,我国境外电商物流的薄弱环节日益显现,必须出台简化货物出境手续的政策,提升境外物流运输效率。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进行物流基础建设,提供税收和政策优惠,实现“政府搭台,大家唱戏”。创造智慧化转型平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业服务平台、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推动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引领;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和社会智慧物流系统的融合,对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税收或贷款优惠;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各院校的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根据智慧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推动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加强智慧物流人才培育。
构建智慧物流发展政策制度环境。智慧物流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兴产业,涉及交通、商贸、环境、经济等众多领域和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政策协调,需要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区域间的协同与联动。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智慧物流发展路线图,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尽早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做到有章可循,为智能物流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在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政策、土地征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发展智慧物流的积极性;政府应抓紧制定与智慧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展望未来
未来智慧物流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更好地应用,是下一步智能物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物流自动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在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一盘货,服务产品一体化”将长期、全面的影响物流业发展。未来依托共享IT平台,每一个人、每一个辆车、每一个闲置的仓储库房,都有可能成为物流的共享环节,物流资源将像云计算一样,按需付费,碎片化的运力、仓储资源都有可能会参与到社会化物流环节中。智能物流活动由幕后走向台前,逐步变成了服务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全国已累计建成自动化立体库2,600多座,烟草、医药零售、电商是主要应用领域,据预测,物流自动化改造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多亿。
大数据促进物流供应链优化。电商大数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所有订单信息发送到企业配送仓库,智能仓储可在最短时间内根据买家地址检索存放商品的最近仓储中心位置,实施就近出库,快递部门根据订单数量装车,由无人驾驶飞机或汽车自动运输到指定位置,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未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物流流通数据后,以往货物由品牌商仓库发出的模式,将更改为部分商品或货物从厂家直发,货物不动数据动,做到路径最优,提升效率。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智慧物流云仓系统将蓬勃发展。云仓是伴随电子商务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仓储方式的智能化仓储模式,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软件集成应用。
智能物流可更灵活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和小批量定制是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智能物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灵活实施物资调动,满足下游需求。互联网拓展了营销渠道,通过互联网及时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信息将快速到达生产企业指令中心,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与高效运作,实施订单化管理,减少企业库存,降低上游经营风险。
未来智慧物流借助其连接升级、数据升级、模式升级、体验升级、智能升级和绿色升级的力量助推供应链全方位升级,这将深刻影响社会生产与流通方式。只有立足现有规模,通过创新引领,充分发挥当下各类技术优势,尽快建立起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智慧物流必将深刻影响社会生产和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单位:董鹏/咨询顾问、专栏作家;张鹏/中移铁通吉林分公司;徐香复/广东财经大学)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1期》

《202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