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行业新闻  正文

自动识别技术和物品编码 为制鞋产业转型升级安装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9日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殷秀凯

在第47个世界标准日活动期间,围绕“标准建立信任”活动主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挥标准化专业组织和行业协会引领作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惠民、诚信立业、品牌兴企,积极推动 “中国鞋都”温州制鞋产业聚集区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近日,在编码中心的支持下,协会联合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温州召开“鞋类产品推广自动识别技术和GS1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调研座谈会”,并赴浙江巨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出席会议,协会代理秘书长唐成,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戚晓霞,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所长陈启贤、副所长毕东亮,以及来自温州制鞋企业代表20余人参加活动。

  

调研会前张琳书记一行,先后到巨一公司、红蜻蜓公司实地调研制鞋产业现状,参观了企业生产线,听取了巨一公司关于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水平,以及即将实施的RFID技术方案的介绍,并向企业介绍了相关领域RFID技术的案例,并表示将积极帮助企业实现应用基于GS1统一编码与标识的RFID技术,促进鞋企转型发展。

调研会上,张琳指出,协会在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为提高我国鞋类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满足政府监管、质量溯源和产业提升的需要,举办了本次调研座谈活动,与大家分享自动识别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希望给企业带来一些启发,进而推动新技术应用,促进企业发展。

张琳强调,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其与现代制鞋业的创新融合,将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为制鞋产业民族品牌做大做强带来良机,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协会愿意与大家加强联系,合作共赢,提供真正落地生根的应用方案和创新研究的成果,支撑温州乃至全国制鞋业实践创新。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制鞋业信息化管理状况,编码中心将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鞋业结合,促进制鞋业提高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水平。

“鞋标委”秘书长戚晓霞强调,当前我国皮革及鞋类产品的出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挤压,制鞋产业不仅面临市场寒冬,而且面临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频发以及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制鞋企业在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方面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急需破解制鞋产业目前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案,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协会开展“鞋类产品推广自动识别技术和GS1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活动意义重大,为制鞋企业带来了新契机,为实现质量可追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将对制鞋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成介绍了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作为商品流通领域追踪溯源、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零售、食品安全追溯、医疗卫生、物流、建材、服装、特种设备、商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等领域,为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通过“鞋类产品推广自动识别技术和GS1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活动,必将促进制鞋企业的创新发展、品牌提升。编码中心有关技术专家列举了迪卡侬、海澜之家在服装鞋帽等产品应用RFID技术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供应链可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可行性、必要性。

最后,企业代表发言,介绍了经验和实际需求并和与会领导、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红蜻蜓公司通过技术整合,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在全国5家门店开始实施RFID技术,采集产品关注度等重要信息,并通过RFID技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康奈公司、奥康公司等15家企业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企业信息化情况,以及在物流端、生产端采用二维码、RFID技术进行管理等状况。

与会企业代表对本次活动的开展给予一致好评,认为质检编码标准化部门在国际标准日能够送标准、送技术到地方、到企业是非常有意义的,并纷纷表达了愿意继续参与,共同推动RFID技术在制鞋行业的深度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而共同努力。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6年第6期总第63期

 

延伸阅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或《条码与信息系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自动识别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条码与信息系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将内容传真至010-84295675,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高端访谈 更多>>
商品二维码 全球商品通用...
王毅 研究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兼二维码研究室主任,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 1/...
物品身份及其编码的本质
张成海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席、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管理委员会委员及顾问委员会委员、全...
推进我国二维码标准化应...
王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二维码研究室主任,技术部副主任,研究员,国际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分委会(ISO/IEC JTC1/S...
AVEVA剑维软件: 信息和智...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杂志专区 更多>>

《2024第2期》

《2024第2期》